“宝葫芦”助七旬老人脱贫
老人现场在葫芦上作画一部《葫芦兄弟》承载着许多80后儿时的回忆,而7兄弟一齐喊“爷爷、爷爷”的声音犹如在昨日一般回荡在人们耳边。在渭南市潼关县,就有这样一位老爷爷,在他的手中,葫芦就如有了生命一般,每个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看着自己雕刻出来的葫芦,老人总是慈祥地笑着,就如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
盛夏七月,在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今年已年过七旬的“葫芦雕刻达人”张志智把葫芦压在腿上,娴熟地雕刻着,不时用手擦着汗水,一件件带有“福”字和“寿”字的葫芦工艺品不一会就出现在人们面前。
葫芦成就脱贫路
张志智年过七旬,身体还算硬朗,妻子早年去世,儿媳20多年前得了癫痫病,常年吃药,儿子又在外务工,照顾儿媳和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年迈的张志智老人身上。71岁,对于很多人来讲,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可老人并未向生活低头。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张志智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在脱贫路上不等不靠,在镇村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张志智通过种植花椒、油牡丹、核桃增加收入。村上又为他在扶贫合作社安排了会计一职,并让他承担给村里书写墙体标语的工作,又有了额外收入。
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志智听说合阳、运城有人在葫芦上搞创作,想到自己从小就喜爱书法、绘画,张志智就想尝试着在葫芦上“做文章”,打发一些时间。说干就干,他在自家地里套种了一些葫芦,并将提前采摘储备好的葫芦进行处理加工,结合寓意的主题,开始涂色、雕刻、成型等工序。经过多次试验,一个个葫芦变成了精致的工艺品,成了致富的“宝葫芦”。
研习葫芦雕刻脱贫致富
为了掌握更多、更好的雕刻技术,每次合作社分红,张志智都把钱用到葫芦的“投资”上,购买绘画书籍、美术工具、雕刻刀具等,还通过查询电脑等掌握更多的雕刻技巧。张志智在这些葫芦上花尽心思,也下足了功夫。由于葫芦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想要雕刻出精致的工艺品,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而要将镂空、镶嵌、浮雕、烫花、上彩多种工艺集中到一个葫芦身上,难度比较大,一件漂亮的葫芦工艺品要花去张志智两三天的时间。
如今,张志智已经雕刻出人物、花鸟、福字等10多个系列的工艺品,这也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葫芦大王”。通过熟人推荐,这些神态各异的“宝葫芦”受到欢迎,有了一定的市场。
日子有了希望,也多了憧憬。对于未来的生活,张志智告诉记者,自己虽然脱了贫,还要坚持刻下去,要努力让自己家富起来。等市场销售稳定了,他想让儿子也回来一起雕刻葫芦。在题材上,他准备把潼关元素加上去,创作“潼关人物”“潼关八景”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葫芦,通过自己的双手打开致富的道路。
卢瑾本报记者杨晶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