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地不荒,人不懒,好日子就不会远

陕西日报 2017-07-14 07:23 大字

本报记者由文光通讯员魏陶

在潼关县代字营镇西姚村,赵文文家的4亩杭白菊成了全镇的样板。刚刚旋耕过的地里,与花椒套种的杭白菊长势正好,预计会有一个不错的收益。这是赵文文实施的“多元化”产业计划之一。他说:“村上有人种了100亩桃,销路不错。我种了10亩黄花菜10亩花椒,也想再种10亩桃,现在正谈土地流转的事呢。”

赵文文是“80后”党员,干过10年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思想活跃,阳光乐观。可近几年,因父母双双患病,他无法外出务工,全家的生活负担不断加重。面对艰难的日子,赵文文没有退缩,而是通过自己的勤劳,向土地要效益,努力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

按照自己的产业计划,赵文文流转了近30亩地,种了杭白菊、黄花菜、花椒。这种“多元化”的种植模式,是赵文文根据产业见效的先后顺序规划好的。

在潼关县,贫困户发展产业,县上有补贴,这让赵文文脱贫致富的信心大增。每天除了学习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忙活最多的还是在地里。今年新栽的黄花菜明年才能见效益,为了不让地空着,赵文文“见缝插针”,不但套种了花生,还顺带栽上了茄子、辣子、西红柿等蔬菜。他说:“如果今年花椒、黄花菜的市场行情好,可能明年的行情就会有所跌落,产业多的话,收益就可以互补,这个收入少了,别的可以补上,肯定赔不了钱。我用花椒和黄花菜的收入再来承包别的土地,以地养地,好日子也就不远了。”

赵文文成了代字营镇的产业脱贫示范户。因为善于学习有思想,又有种杭白菊的经验,目前,代字营镇决定让赵文文担任镇上杭白菊产业基地的技术指导员,把全镇的杭白菊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新闻推荐

电能替代 服务上门 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助力渭南经济发展

“国网渭南供电公司结合自身特点扶持顺风村发展,充分体现了有责任的企业形象,为脱贫攻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今年3月份开展的爱心志愿者活动上,潼关县副县长李建军这样评价。近年来,...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