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电能替代 服务上门 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助力渭南经济发展

华商报 2017-06-30 09:07 大字

“国网渭南供电公司结合自身特点扶持顺风村发展,充分体现了有责任的企业形象,为脱贫攻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今年3月份开展的爱心志愿者活动上,潼关县副县长李建军这样评价。

近年来,国网渭南供电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着眼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电能替代,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和改进服务方式,并主动履行企业职责,帮扶村民致富,全力助力渭南经济的发展。

推出电价优惠等举措

挖掘电能替代市场

4月27日,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在京昆高速公路富平、澄城、韩城双向6座服务区快充站的建设全面启动,拉开了京昆高速渭南段快充网络建设帷幕。

据介绍,本次京昆高速6座快充站建设规模与连霍高速相同,每站远期规划配置4台120千瓦直流充电机,8个充电桩,每桩一枪,可同时为8辆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充电10分钟可补充近80%的电量。近期每站先安装2台充电机、4个充电桩,支持所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汽车充电。

随着京昆高速6座充电站的建成,将大力推进渭南市电能替代工作。用绿色高效的清洁能源,有效缓解城市大气污染和雾霾困扰,让电动车主们享受更加环保便捷的旅程,也为渭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网渭南供电公司按照电能替代工作方案的部署,主动开展工作,深入市场调研,挖掘电能替代市场潜力。走访政府用户,针对渭南地区持续雾霾的实际,大力宣传电能替代对治污降霾的实际意义,积极争取出台如电价优惠、专项津贴、退税补贴等电能替代的实质性支持性政策。3月份深入直属2个客户服务分中心、4个直属供电分公司现场;加强电能替代宣传,充分利用新闻网站、手机APP、电力微信等新媒体,开展专题报道,广泛宣传电能替代典型案例和示范工程。针对近年来随着电能替代的不断发展,城市电能替代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实际问题,将电能替代下一步的重点方向放在挖掘农村电能替代市场潜力上,对全区97个供电所的员工进行农村电能替代业务知识的初步培训,指导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的数据录入。

加大电网基建投资力度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6月5日,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召开“深化作风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专题询问暨评议启动大会。会上宣读了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目标,及各阶段工作重点、要求。并且该公司对自身工作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和管理诊断,找出服务全市投资商及群众、高效办事、优化环境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制定重点整改工作方案,为九月份的接受询问评议做好准备。

该公司表示,将加大电网基建投资力度,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在渭南境内电网投资达到5.03亿元,特别是在改善城乡居民和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达到1.36亿元,其中,城配网项目24个、2664万元,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包含小城镇中心村改造升级、井井通电等)200个、1.09亿元。

为确保电力可靠供应,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始终把防范大面积停电作为重中之重,做好迎峰度夏和防汛准备。6月15日前完成迎峰度夏23项重点工程,以及严格落实高温、暴雨等灾害天气的防范措施,提前对防汛重点部位进行排查,做好抢修队伍和防汛抢险物资储备。

同时,国网渭南供电公司还将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及时与地方规划“对表”衔接,重点做好渭南城网、经开区、韩城经开区、蒲城工业园区专项规划的完善和实施。并加快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城配网改造工程,提高城市配电网和农村电网供电能力。

实现服务上门

主动承担企业责任

今年,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围绕渭南市“两会”确定的330个重点项目,梳理需保障电力配套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共40个,按照分级负责制,逐项挂钩责任领导,全面推广业扩移动作业,实现从“客户上门”到“服务上门”的转变,确保重点项目早供电、早投产、早见效。并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服务”新格局,为全市提供普遍服务、保底服务。除此之外,加快新建住宅供电设施建设和老旧合表小区“一户一表”改造,有序推进国有企业“三供一业”供电设施接收,为合表居民用户电价降低奠定基础。

同时,在渭南市全面实施“互联网+便民服务”新模式,大力推广“掌上电力”、“电e宝”等线上办电渠道,开通电子渠道服务客户达到20万户,逐步满足客户足不出户办电和交费的需求。

近年来,该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系列履责活动。3月份,国网渭南供电公司走进临渭区桥南镇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爱心活动;六一前,走进渭南市金色摇篮幼儿园和崇宁镇段村小学,开展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向小朋友讲解电力知识、播放自己制作的安全用电动漫视频;并在6月份,国网渭南供电公司与潼关县顺丰村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完成布施河、樊家机井电力设施建设工作;发放花椒树苗4万余株;义务植树3000余棵;走访村民1500余户,投入资金两万余元。

“水通了、电足了,村里逐渐摆脱贫穷的困境,三年来村里人均年收入增长3000多元。目前花椒深加工项目正加紧联系,预计再过两三年时间,花椒年产由目前的百吨增加到三四百吨,人均年收入可增加7000到10000元。到那时,村里再不为贫困发愁了。”村民高兴地说。 郭乔娜 孙婧一/文宁纪军 杨锦/图

新闻推荐

推行全国统一版机动车号牌选号系统 渭南车牌号50选1

市民通过统一号池选取的号牌本报记者杨晶摄一站式服务号牌制作过程本报渭南讯(记者杨晶)近日,渭南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推广应用统一版的机动车号牌选号系统地区,从6月20日起至8月31日前完成机...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