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镇书记给群众算了“明白账” ——潼关县代字营镇发展杭白菊种植产业脱贫小记

陕西农村报 2017-06-02 11:51 大字
孙晓磊 记者 武德平

“量株距、挖窝、放苗、盖土……”贫困户赵久存和村里的五六十名干部群众仔细地栽着每一株杭白菊苗。

“早听说种这个菊花效益好,我跟前就有人种,去年一亩地收入达4000多元,没想到咱村也引来了这个项目,这是给咱贫困户办了一件大实事。”赵久存伸了伸腰,抬眼看着大片种好杭白菊苗,满脸欣喜。

从今年5月26日起,潼关县代字营镇分别在该镇的杭白菊产业基地——代字营社区和西姚村流转的360亩的土地上,开始栽种大量的杭白菊苗。

根据全县脱贫产业推进大会上提出的“一村一业”的扶贫原则,代字营镇通过前期多方考察调研,根据当地实际,征询群众意见,镇党委成立了杭白菊产业基地。按照“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集体流转土地,贫困户以资金入股或者劳务合作方式获得受益。

“你说效益这么好,能不能给大家说得再具体点?正在栽菊苗的群众纷纷向赵久存询问。

支吾了半天,赵久存还是没能说清楚。这时,代字营镇党委书记杨宏亮来到地头,听到大家正热闹地在谈论这事,决定给大家算了“明白账”。

就拿镇上的200亩杭白菊基地来说,按照往年亩产1000斤左右计算,每斤市场价4~5元,预期收入能达到80~100余万元。除去土地租金、苗木费用、机械耕作、栽植管理、采摘等费用,将有30~50万元左右的收入,就能让咱镇上214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加收入1121~1869元。

“这样算下来,每户一年的受益也不高啊。”群众显然不满意这个收益。

“急啥?还没有算完呢。”杨宏亮仍是不急不慢地说。“代字营镇这3个杭白菊产业基地,全部收益将按照2:8的比例分配,产业基地占两成,作为下一年杭白菊发展资金,八成收益分给贫困户。除分红部分,杭白菊从现在栽种一直到11月份采摘,这半年时间里,还需要管护人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到基地务工,男的1天80元,妇女1天60元,务工收入在2700~3200元。”

“说的那么好,到时候卖不了,啥都是白说?”群众接着问。

“我们在前期考察中已经考虑了,咱镇上有菊花茶的加工厂,已经和厂里签订了最底保护价收购合同。同时,我们与山西的菊花茶企业也签订了收购合同,到时候销路应该不成问题。”

听杨书记这么一说,大家心里一下有数了,询问的群众都满意地点了头。

一场不期而至的地头讨论,让杨宏亮触动很深,脱贫账,是一本“明白账”,更是一本老百姓心中的“亮堂账”。

让大家更加欣喜的事,县委书记樊正学和县委副书记惠建军,来到基地慰问大家,并察看了杭白菊栽植情况。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你们这300多亩杭白菊栽植开了个好头,马上要再发展700多亩菊花,县上把菊花栽植作为脱贫攻坚一项重要产业来抓,政策上将给予一定的支持,要在全县大力支持发展,让菊花成为全县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

新闻推荐

为渭南“追赶超越”保驾护航 ——访市审计局局长王建军

  本报记者彭一鹏  审计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反腐利剑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剂”,对推动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起着基石和重要保...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