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新闻的路上 ——记渭南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渭南日报社经济新闻部主任李小鸽
“把每一次报道都当做一次大赛去努力拼搏,为自己的报纸夺魁,努力成长为一名金牌记者。”这是李小鸽在获得全市报业改革功臣奖时的感言。
1999年至今,17年的新闻采访工作,这句话她不仅体现在了行动上,更熔铸在了血液里。写好渭南新闻,讲好渭南故事,已经是她的信念和坚守。
“我渴望用手中的笔,唤起社会良知,汇聚发展之力。”17年间,她走遍秦东大地的角角落落,记录渭南各行各业拼搏奋进的点滴故事,写出数以千万字的新闻作品,讴歌了这块热土上改革发展的时代风采,用手中的笔记录着这个时代的风起云涌。
《三百八十三个红手印》《创新驱动的先锋工业革命的利器——渭南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发展综述》《记者走基层——关注沉陷区治理》《一个汉子倒下去,一座丰碑立起来》《既是天灾,又是人祸》……关于改革、发展、民生、城市建设……她把这个城市浩荡的发展史浓缩成了一篇篇精彩文章。通过这些跳动着的字符,散落在秦东大地角角落落的一个个标杆人物浮现于读者眼前,始于这片土地上的一段段成功经验被深刻剖析,正是这些新闻价值丰厚的稿件使渭南一次又一次地站在聚光灯之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发展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她也因此获得了诸多荣誉:渭南市“十佳记者”、渭南市秦东“巾帼十佳”、“渭南报业改革发展功勋奖”、“渭南市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三八”红旗手、渭南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每每说起这些,她的眼睛都会绽放出从未有过的夺目光彩。“享受工作,人生才能出彩。正是因为这个工作、这份职业,我才会成长为今天的我。”她坐在办公桌前,笑着说这就是她一直未忘的“初心”。不负平台,亦不负年华,为报纸夺魁,为群众呐喊,为生命添彩。
做记者这么多年,她最开心的时刻一定是稿件发挥效果、群众得到实惠的时刻。
犹记得参加工作不久第一次见到的潼关三河村。那里四面环山,村庄散落在一望无际的裂斜沟里,人们住着的土窑里深深浅浅的裂缝随处可见,山体滑坡像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吞噬掉村里人的性命。看着村民们无助又凄凉的眼神,倾听他们渴求搬离的心声。她的心里五味陈杂,笔记本也被泪水浸湿。坚强如她,也经不起残酷现实的拷问。
“记者同志,你一定要把我们的情况如实报道,只有你能帮助我们了。”采访的时候,一位大娘拉着她的手,泪眼婆娑。
“要帮助他们,不管怎样都要帮助他们。”那些天,这个信念几乎占据了她全部的思想,也催促着她加倍努力地工作。一篇报道分量太轻,她决定采写系列报道,通过一个月扎实采访,最终在渭南日报连续刊发了《提起滑坡我们想流泪》《谁来倾听他们的呼声》《潼关县高度重视舆论监督》《三河村危重受灾群众搬离滑坡区》四篇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最终促成了潼关县委、县政府整体搬迁三河村决定的出台,使得三河村身处危险滑坡区的山民彻底搬离了危险地带。
再次见到那位大娘,老人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不少。作为记者,她的心里涌现出说不出的成就感,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职业的神奇力量,也越来越渴望用这种神奇的力量去帮助更多人改变生活。这么多年她的笔下出现了留守儿童、乡村教师、残障人士等各类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在她的每一次悉心报道中得到了关注、帮扶,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重新燃起了生活希望。她说,“新闻是有温度的,这就是记者的百姓情怀。”
如果说关注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是记者的良心,那么记录全市前进中的铿锵步伐则是记者的担当和使命。她深知,深化改革的时代需要的是有创新思维、善总结成功经验、眼光超前的记者。唯有这样的报道,才能指导全市深化改革的工作,用手中的笔驱动城市发展的车轮。
作为农业大市的渭南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应该何去何从?2003年在渭南发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号召后,她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重要的新闻点,很快写成了《一个农业大市的工业化升级之路》的通讯报道,为全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挥了舆论先导作用。随后,她还走遍了十二个县(市、区),扎根基层,深入采访,总结其发展模式,探寻其发展路径。推出了澄城发展循环经济,用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等报道,被总结为“澄城模式”,被《陕西日报》全文转载;把华阴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大手笔总结为引湖、纳山、连城、兴文四大战略,得到高度认可……这些稿子后来被广泛转载,他们的创新模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也吸引了众多的学习者和参观者,甚至有的客商还直接去当地进行考察,签约发展项目。
“记者不仅仅是记录者,还应该是启示者、引领者。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多学、多看、多想、多问、多思考。要想切中时代的脉搏,就必须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她微笑,睿智成熟、温文尔雅。
作为部门主任,她更懂得用行动去示范、去分享。她带头撰写论文,在新闻采写实践中不断思考和积累,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撰写了《深度报道策划运营的实践体会》《正面报道怎样规避负面效应》《写好人物通讯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等多篇论文,刊发在中国核心新闻期刊,并常与同事进行交流和探讨。17年的观察思考和积累,她将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感进行整理,先后出版了个人新闻作品专著《岁月如歌》、渭南城市规划系列解读《山水家园幸福渭南》等书籍。经过十多年的积淀和升华,2015年,她获得了新闻专业副高职称资格。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她又要去采访了,“今天有三个任务,国资委的‘两学一做\’创新动作、中级法院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临渭区的‘党建创新\’。忙碌又充实的一天啊。”她呵呵地笑着,噔噔噔的高跟鞋声渐行渐远。
她,又一次奔跑在了采写新闻的路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宋涛记者周海燕)截至6月底,潼关县人民之家各进驻单位窗口累计办件量突破20万件,承诺期内办结率达100%。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潼关县人民之家坚持做到“六个方面”,保障大...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