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酥梨成就大产业

渭南日报 2019-07-30 08:37 大字

酥梨是蒲城果业的一张名片。早在1998年,蒲城就被当时的农业部授予“中国酥梨之乡”的荣誉称号;2006年,蒲城又被列入全国特色农产品(酥梨)区域布局规划优势产区;2018年,蒲城酥梨入围“2018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百强榜,名列第31名,品牌价值为24.9亿元。如今,酥梨已经成为蒲城县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7月中下旬,正是蒲城早熟酥梨大量上市的时节,记者来到蒲城县苏坊镇,探访早熟酥梨与当地群众的不解之缘。

“我种梨已经20多年了,目前有6亩早熟酥梨。刚开始一斤能卖到两块多,现在销售已经过半,一亩地的收益在1万元左右。”杨治国是苏坊镇寨子村的“种梨大户”,也是种梨的一把好手。他告诉记者,虽然这几年附近村子也发展鲜桃、葡萄等产业,但就目前而言,酥梨仍是当地群众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种梨也是他们最擅长的农业生产劳动。

王琴花和姜胜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种植的酥梨,会与网络结缘,进入到千家万户。从7月20日开园至今,王琴花通过微信朋友圈卖出去的早熟酥梨已经超过4000斤,40棵早熟酥梨树的果实已经销售一空,而且价格要比旁人高出两倍还多。

“咱的果子质量过关,最重要的是口感好,卖得都是回头客。”说起自家卖梨的秘诀,姜胜民颇为自豪。他说,自己种了一辈子梨,管理上还是有“拿法”,对梨树也有很深的感情。

王琴花偶然了解到微信直销水果的信息,就加了很多农村技术交流微信群,之后便开始尝试着微信销售,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我家的早熟梨还不等开园,就有很多人询问。今年在开园前,已经把200多件订出去了。”王琴花是个热心肠,除了卖自家的梨,他还通过自己的渠道发一些乡亲的货,或者指导别人在网络上销售。随着品牌时代的来临,姜胜民夫妇还印制了“姜家果园”的商标。

陈永怀是一名水果代办,从今年6月中下旬开始,他就早早开始布局早熟梨的收购。“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的价格要高出一块钱左右。从市场来看,光果走得比较快,套袋梨反应相对冷淡。”陈永怀主要从事的是水果边贸,每年他经手的包括酥梨在内的各类水果多达300多万斤,其中大多运到了越南等东南亚市场。

小酥梨成就了大产业,赋予了这片土地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渭南日报王宪辉

新闻推荐

非遗故事|蒲城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万千银丝滋味长

渭南日报记者杨晓妍老陕爱吃面,爱面如痴,深入骨髓。由此一来,面食制作手法自然也是丰富多样。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蒲城县...

蒲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