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举院巷 阴杜睿
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阳光报》好文共赏版面以发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为主,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杂文,展示文学性和艺术性。当然,它也很接地气,学生们的优质论文、征文比赛、也都可以来联系我们。通过后的文章将被挑选刊登于《阳光报》的美文版。欢迎全国各地作家、诗人、评论家来稿,欢迎各行各业文化人来稿,欢迎小学生、大学生们来稿,也欢迎社会各界的“草根”作者踊跃来稿。
当然,如果大家想看谁的文章,你们也可以私信我们,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家,我们来帮您联系。
提升报纸文化内涵、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投稿方式:1.关注“作家那点事”微信,私信小编;2.邮箱:yangguangbao2014@163.com;3.投稿请留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西安有很多历史悠久甚至闻名遐迩的街巷,这些街巷不仅有历史典故可依,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每一个人生活的小小街巷背后很有可能就是千百年前我们所不知道的名人居所、官府之地。如今看似非常没落甚至破败的幽深小巷,都有一个历史,一个故事。比如东举院巷、炮房街、五柳巷。
东举院巷
东举院巷坐落于今西安市儿童公园东侧,儿童公园原是明清两朝西安府贡院的所在地,作为科考圣地,是当时非常神圣、严苛的场所。贡院内结构严密,设门三重,大门前立三坊,正中“贡院”坊,东、西两侧分别为“腾蛟”坊、“起凤”坊。三门之内设明远楼,贡院围墙四角均设瞭望楼。东举院巷即因贡院得名,因贡院又称西举院巷,因此与其一墙之隔的东举院巷在贡院以东得名。
东举院巷似乎也沾染了贡院的习气,许多赶考的秀才都在此居住,久而久之这里竟开满了大大小小的客栈,成为名霸一方的会馆街,每一个客栈都会挂有金榜题名、高中榜首等牌匾以赢得考生的心理,而此时客栈的老板也会笑脸相迎,为每一个赶考的考生送去祝福。凭着地理位置的优势,东举院巷的茶馆、客栈生意可想而知,86岁的老住户郭东胜记得儿时巷子里尚有许多这样的“会馆”,像是渭南会馆、商州会馆,三原会馆等,据说,秀才们赶考时若住在自己县开设的会馆里可以不掏房钱。
改革开放以后,这里被鳞次栉比的高楼所包围,以前的贡院也一再改建,成为现在的儿童公园,老住户们纷纷搬离此地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只有午后阳光充足的时候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孩童在玩耍,少数未搬离的老年人坐在太阳下谝闲传,又或者看着旁边追逐打闹的孩童做着他们少年时的梦。如果说起之前的东举院巷由来,似乎没几个人听说,又或者隐约其辞、答非所问……
初秋的一天,我带着一岁的丫丫到儿童医院看急诊,看完病之后丫丫并无大碍,于是带着丫丫到儿童公园玩,由于对路十分不熟悉,在绕了许多弯路之后拐进去一条幽深的小巷,看了牌子才知道叫“东举院巷”,想来东举院巷曾经是一条热闹非常的巷子,如今我甚至在其中绕弯路,如果不是旁边的儿童公园,我真的难以想象之前的这里出了多少举人?又住过多少秀才?
炮房街
听名字是不是有点不雅?no,no,炮房街早在明清时期就存在,那时候没有网络词语,也没有所谓的“约炮门”事件,只是一个纯粹的买卖烟花爆竹之场所。我所得知这个偏僻的小巷皆因炮房街与长乐坊相连接,久而久之,来往次数增多渐渐对其名产生了兴趣,又因炮房街上坐落着罔极寺,与我之前所述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孝心有关,炮房街也因此被关注起来。
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相传明代炮房街上多开有纸炮作坊,街道便因此得名。在其后的清代、民国,直至解放后,纸炮作坊扎堆的景象都始终在炮房街存在着。开在炮房街的纸炮作坊,是过去那种私人的手工制炮作坊。纸炮作坊需要大量的手工制作者,因此当时在炮房街也呈现出了一派车水马龙的场景,人手不够时甚至分派给附近的居民做活儿,一个月下来额外收入能多七八元,对于当时贫苦百姓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这种营生属于熟练活儿,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因此炮房街的老居民大多可以揽此营生。和一位附近的老大爷聊天,他说他曾经见证了炮房街的兴衰,之前他家就是以此为营生,每家每户只要能够腾出人手都会做纸炮活计贴补家用。大爷年近80,他一直津津乐道当时炮房街的繁盛,“现在已经不同那个时候了,虽然有一个罔极寺,但知道的人也特别少。”据《西安老街巷》介绍,至文革前,城外也不做纸炮了,西安市出售的纸炮花火都是从素以做纸炮花火著名的蒲城县或河南运来的。纸炮由于安全系数低,存在诸多隐患,因此随着解放以后城市的管理和治安的防范,大约在文革前后炮房街的历史逐渐褪去,如今的炮房街除了寂寥的罔极寺之外再无热闹踪迹可循。
五柳巷
其实说来惭愧,我之前也未曾听说过五柳巷。虽然五柳巷位于繁华的东大街,靠近端履门,但是真正了解这五柳巷的人其实少之又少。所谓的五柳巷可不是一条名为五柳巷的小巷子,而是五条小巷的统称,在东大街与端履门的交汇处,根据不同方位分布着东柳巷、西柳巷、南柳巷、北柳巷、中柳巷,后人习惯称之为五柳巷。
得知“五柳巷”之名源于几年前在网络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以描写五柳巷的历史和故事为内容,发表于光明网。文章大致介绍了五柳巷的由来和发展,以及现在的情形,大约从那时候起才真正听说了五柳巷。后来翻阅了许多资料,对五柳巷的描述也是蜻蜓点水,并未深入研究,虽然柳巷并非西安独有,在很多城市都能听到柳巷一词,比如太原的柳巷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购物天堂,类似西安的小寨。柳树繁茂、柳絮纷飞的巷子自然少不了,柳巷似乎也不足为奇。不过西安的柳巷,不是一条街,而是东西南北中五条街的合称,一片区域内被同时命名,不仅如此,它的来头可不小,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隋唐时,这里位于皇城之内,是掌管国家手工业事务的机关少府监与左藏外库院处。唐末韩建改筑新城后,开始成为居民坊巷。元代时这里为太平坊。光绪年间的《清西安府图》中,对东西南北中各条柳巷都有标注,可见在清代这里已经是五柳巷。
在现代,五柳巷似乎也颇受文人青睐。在光明网发表的《西安五柳巷:文艺界名人青睐的方寸之地》一文中,曾经提到这里是西安众多剧团演员居住的场所,正是为了生活和工作之便,许多演员选择在附近的柳巷居住,柳巷随即形成一种特有的风韵。在柳巷,常能见到卸去装扮的戏曲名角。比如“有秦腔‘坤伶皇后\’美誉的著名旦角苏蕊娥住北柳巷,秦腔表演艺术家、戏曲研究院的刘易平、李继祖二人和尚友社的著名秦腔演员李正斌以及著名秦腔名旦华美丽等人住南柳巷,除此之外,还有杨虎城部前期重要将领冯钦哉,教育界人士侯良弼都曾住在柳巷……”
柳巷以前是柳絮纷飞、浪漫遐想之地,也是一个文人墨客相交来往之所,而今柳巷却老房子林立,如果我们偶尔去东大街途经五柳巷,估计很难偶遇名角、演员,更别说社会名流了。很多老房子都租了出去,租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周围打工的年轻人。
虽然坐落在繁华的东大街和端履门,如果想要寻找五柳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当地的老住户和附近的居民,听说五柳巷的人并不见多,知道方位的更是寥寥。被一片繁华包裹的五柳巷,安静的注视着周围的热闹,也见证着历史的兴衰和变迁。
除了东举院巷、炮房街和五柳巷,西安还有很多历史悠久却被忽视的小巷,也许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西安的百姓都住在这样的巷子里,也许我们都曾经是皇家园林的守卫者,但是而今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街道的扩建,除了空留一堆巷名,还剩下什么?不断地拆迁重建,已经让我们难寻历史的遗迹,即使再次仿古重建,还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和古人的回忆么?
新闻推荐
蒲城县桥山中学吝瑞芳“她,有着高挑的个子,苗条的身材,微红飘逸的披肩长发。她,学识渊博,温和善良,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她,就是我最敬爱的语文老师。”这是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的。我被这赞不绝口的...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