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疾控中心发布一月健康信息提示

渭南日报 2020-12-31 08:36 大字

一月是冬季最寒冷的季节,气温低、气候干燥,正是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与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做好预防。在这里也提醒大家近期渭南市雾霾天气频繁出现,请各位市民做好个人防护和交通出行安全。

新冠肺炎

当前境外疫情正处于加速上升态势,国内多地发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不断增大,且渭南市正值冬春季传染病高发期,新冠肺炎疫情和季节性流行病易叠加发生。在这里提醒大家要时刻保持警惕,在思想上对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仍然要高度重视,外出时请戴好口罩、不聚集、保持安全距离。

健康提示

1、无论是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入境人员,还是从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渭返渭人员,都要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组)报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隔离和健康管理工作。如非必要,请大家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确须前往者,请提前了解目的地防控要求,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2、正确洗手,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触摸公共设施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等均要洗手。居住及工作环境中室内要定期开窗通风。

3、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公共浴池、酒店、养老院、医院重点场所及人群聚集现场的工作从业人员应做好通风消毒、健康监测,严禁工作人员带病上班。

4、随身携带口罩、科学佩戴口罩。乘坐飞机、长途汽车、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展览馆、博物馆、电影院、网吧、超市等密闭空间时,应佩戴口罩。

5、市民购买各种冷冻食品,特别是进口鱼、肉、海鲜等冷冻食品时,要选择正规市场、超市。储存和加工食物时生熟分开、及时清洗,减少接触生鱼生肉等食品原料,食物烧熟煮透。

6、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及时到发热门诊进行诊疗,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流感、水痘与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人群普遍易感。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以冬春两季多发,水痘主要通过患者的飞沫和日常接触传播,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诱发其他并发症。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

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我们应注意以下事项。

健康提示

1、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保持手卫生,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认真洗手;2、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3、流行高峰期尽量少去“高危场所”和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5、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7、加强锻炼,增强体质;8、免疫预防。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主要环节;9、各幼托机构、中小学校应落实好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居家或去医院隔离治疗,避免因托幼儿童及在校学生带病上学引起学校传染病流行和暴发。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也是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婴幼儿和50岁以上中老年人。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一般成人中腹泻更常见,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部分患者有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2、不吃生冷的食物,尤其是生冷的海鲜,食物要彻底加热煮熟后再食用;应饮用清洁煮沸的开水。

3、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室内外地面、门窗和桌面;保持厕所清洁卫生;生活垃圾应集中存放并加盖,定期清理生活垃圾。

4、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被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体表面以及清洁用具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清洗。清理病人呕吐物和粪便时要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完后要及时用肥皂清洗双手。

5、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做好班级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聚集性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报告。

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一般青壮年发病率较高。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由于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能经螨媒传播。

健康提示

1、防鼠、灭鼠是消灭本病的关键。要注意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防鼠灭鼠工作,及时清理环境,做好卫生清洁工作,有效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

2、阻断传播途径,首先要防止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同时,要防止从呼吸道感染病毒,应减少在尘埃大的区域活动,在清扫环境卫生时,应先用水洒湿,再清扫。

3、广泛开展出血热防治知识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醒民众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尽量不要留宿在果园等户外场所,以防螨虫叮咬。

4、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出血热高发的县(市、区)要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疫情监测。

5、对不明原因发热(39~40℃)、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误诊。

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患布病的家畜是人类感染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渭南市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

健康提示

1、要到正规、没有布病疫情的羊场购买羊只,不要贪图一时便宜购买来路不明的羊只,同时定期对羊群进行检疫和免疫接种。

2、饲养家畜要圈养,人畜分居,避开水源,不要散养和混放。对饲养过牲畜的场所应进行消毒,特别是出现牲畜流产时,要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3、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清洁圈舍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并经常消毒、换洗。劳作后要彻底清洗手部,注意个人卫生。

4、注意饮食安全,不喝未煮熟的牛羊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牛奶、羊奶要煮三沸后饮用;吃涮锅、烧烤时,要把肉煮熟透了再吃;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5、从事牛羊饲养、收购、屠宰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穿着防护服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大多数发生在冬季生火取暖时节,因为通风不良,含碳物质(如煤、木材、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在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中毒原因多以燃煤取暖为主,还包括炭火取暖、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人工煤气泄漏等。一氧化碳可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吸入而发生中毒,熟睡中发生中毒更为多见。当前正值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提醒城乡居民切实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健康提示

1、用煤炭取暖的住户,居室内火炉要安装烟囱,烟囱接口处要顺茬接牢,严防漏气。没有烟囱的煤炉睡前必须移至室外,同时注意房屋通风。

2、家中吃火锅时,最好不要使用煤、炭火锅,如果使用,最好放在通风的大厅或保持门窗适时打开通风。

3、定期检查燃气管道、炉灶、燃气的安全性。使用煤气或天然气做饭时,一定要有人照看。

4、不要长时间在密闭车厢内靠发动机供暖,更不能在发动机持续燃烧时在车厢内睡觉。长时间在开着发动机且停滞的车内停留时,要保持车内的通风换气。

雾霾天气

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俗称“雾霾”。大气中的PM2.5为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有颗粒物的总称,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工业污染、扬尘、汽车尾气等。PM2.5在大气中可停留较长时间,不容易去除,且能吸附多种有害物质,其危害主要是由吸入污染物而引起的咳嗽、喉咙疼痛、眼睛疼等症状,如果是有支气管和肺部病史的人群,还可能会诱发出现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提示

1、公众减少户外活动。儿童、孕妇、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2、市民应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应佩戴合适口罩,避免呼吸道受刺激导致疾病发生;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3、在雾霾天气条件下,尽量不要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4、雾霾天气时,若出现呼吸道、眼部严重刺激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市疾控中心供稿)

新闻推荐

打好人文提升“组合拳”跑出全面发展“加速度” 努力开创渭南市第二医院发展新格局

通讯员邓维泉张彦平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临渭区委、区...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