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创办“驼城通”与全国72个城市互联互通
□ 高三宝
2013年11月一张名为“驼城通"的卡片在榆林“横空出世"后,也如银行卡般畅游多地,人们用它不仅可以在榆林坐公交、买早餐、看电影,还可以到上海、天津等全国72座城市消费。“驼城通"的出现改变了榆林市民以往的消费支付方式,他的创办人就是榆林市智能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钧,他以敢为人先、执着探索的创业成果在短短几年时间将科技智慧与民生经济结合,给社会管理和市民生活带来巨大实惠。
结缘“神奇卡" 变革公交出行“智能化"
张钧,1976年出生于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2007年,一次偶然跟随旅行社去欧洲旅游考察的机会,让张钧此后与“城市一卡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国外,我们跟随导游,一路上,导游吃饭、购物、乘车都只用一张卡在消费。"导游手中的这张“万能卡"让张钧产生了兴趣,他好奇地询问这是张什么卡?为什么可以走哪刷哪?导游告诉他,这是一张缴费卡,在欧洲国家可以互通使用。张钧听后更加感兴趣,认为一卡通的市场前景非常好。
回国后,张钧仍然没有忘记在欧洲见到的那张“神奇卡",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一卡通系统进行调研和考察学习。在这过程中,他认识到随着城市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运用一卡通系统在内的信息技术提升城市运营水平是未来发展的方向。2008年年底,张钧找到榆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负责人,在表明想在榆林发展一卡通业务时遭到了拒绝,对方认为一卡通在榆林不可能行得通。
初次寻求合作失败后,张钧并未就此放弃,抱着执着的信念和毅力,他继续寻求合作机会。可喜的是在2009年3月经过和市交通局商谈,交通局最终同意在市区公交车上实行无人售票。得到主管单位同意后,张钧筹资金、聘英才、租场地、建机房,推进完成公交IC卡系统建设工作。同年9月中旬,便完成277台公交车辆的装机、客服网点及后台系统的建设,迈出了榆林“一卡通"发展的第一步。
“刚开始,我预计全市公交IC卡发行10万张就足够了,没想到过了8个月后,10万张IC卡销售一空,在网点排队等待办理IC卡的市民仍有很多。"IC卡在市区供不应求的热销给起步创业的张钧吃了一颗“定心丸",公司又紧急定制了5万张卡来缓解市民需求,张钧也下定决心破釜沉舟大干一场。
创办“驼城通" 打通全国互通最后一公里
在“驼城通"之前,榆林的IC卡采用的是安全性能较低的M1卡,其应用范围单一,仅限于公交刷卡。2013年3月,张钧接触到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这个大平台后,下定决心带领团队开始升级改造榆林市的IC卡系统平台。功夫不负有心人,5个月后,公司顺利建好CPU卡系统,完成升级改造。
同年10月,榆林市智能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国家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授予的“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及安全认证卡,实现了榆林市城市“一卡通"与全国“一卡通"系统正式联网。榆林成为全国第三批、陕西省第一个加入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的城市。当年11月起,公司面向全市发行“驼城通"卡。
目前,张钧的公司主要运营管理的榆林城市一卡通(驼城通)项目已在市区公共交通、放心早餐、停车场、电影院、超市等小额支付领域得到全面应用,以榆阳区为中心向定边、横山等11县和周边地市拓展辐射,卡片发行量已达60余万张,日均刷卡量约25万人次。此外,榆林市民持驼城通卡还可以在上海、澳门、三亚、渭南等全国72个互联互通城市刷卡乘坐公交、地铁,并享受当地优惠政策,在部分城市还可享受轮渡、租赁自行车服务。
在“互联网+"新常态下,谈及“驼城通"今后拓展,张钧满怀信心地表示,今年,公司将以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开发推进“驼城通"在团购、学校、医疗、门禁等方面的应用。未来还会把政府各类公共应用整合到“驼城通"系统,商业应用及服务拓展到周边城市,推动榆林乃至陕西省内外各地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把“驼城通"卡发展成为“一卡多能、一卡多用"的榆林版“市民卡"。
新闻推荐
本报讯(渭农)近日,农工党渭南市委员会召开了三届四次全委会议。渭南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市委会主委徐月凤主持并讲话。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统战...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