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商南县红庙村修路款之争

各界导报 2016-07-15 21:04 大字

补贴款的问题还没解决又要加宽路面,村民担心更说不清了

□ 记者 李鹏 文/图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俗语却在商南县试马镇红庙村受阻。7月5日,村民禁止县交通局加宽村里的道路,甚至与施工队发生冲突,堵了进村的道路。

据村民讲,之前的路是村民垫资修的,可这笔省上拨付的钱到了县上却迟迟给不到村民手上,“现在要加宽,我们怕更说不清了。"一位村民气愤地说。

为解出行难,村民垫资180万修路

提起2013年修路,红庙村一组村民康华很是感慨。“以前每逢下大雨,就是齐膝深的泥,卖粮食都要比别村低5毛钱。"

红庙村荷花池附近6个组的村民合计着修路。参与修路的聂静禄、宋林勇等村民回忆,“红庙村的宋叶森在县里工作,也有经济实力。"所以,2009年下半年,大家求援宋叶森,牵头组织村民修通村路。

据宋叶森说,“当时的县交通局局长刘军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安排修路,承诺将来省上批多少给多少,绝不截留克扣。"

就这样,总长4.3公里,宽3.5米,两边路肩各宽0.5米的通村路修好了。“路基、路肩以及铺路面共花费180余万元。还有一座桥,大概50万元。"红庙村二组组长宋林城拿着账本说,他以前做过村会计,便在修路时承担这部分工作。

“修路是未批先建,属于违规"

村民对修路都很支持,征地钱、村民工钱都先欠着。但宋叶森说的“交通局资金"却迟迟不见动静。对此,县交通局原局长刘军表示,红庙村修路确有此事,但“是宋叶森个人行为,是未批先建,属于违规。"他还说,此后考虑到村民的实际困难,连续两年过年给宋叶森10万元安抚群众过年。

2013年,省政协一位领导扶贫包村到红庙村,此事才有了转机。省政协扶贫办和省交通厅公路处核查,村民在没有资金计划的情况下修路属违规行为,但解决了6个组近900人的出行问题,决定特事特办。

同年,省交通厅发文,陕交函[2013]663号《关于下达2013年渭南等市部分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投资计划的通知》,下拨105万元。剩余资金缺口由县上解决。

4.3公里变7公里是虚报还是“搭车"

“钱拨下来了,交通局却说无合同、没发包迟迟不给钱。"宋叶森说,几位组长去县交通局多次讨要,最后才以每公里17万元,共计给了73.1万元。

但一次偶然,村民们发现了“大问题"。原来,他们修的路是4.3公里,但在上述文件和商洛市交通运输局商政交发[2013]158号《关于下达2013年部分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投资计划的通知》中,建设里程申报均为7公里,为四级路,总投资230万元,省补资金105万元,地方自筹125万元。

记者采访时也对这段路进行了测量,为4.3公里。那为什么文件上是7公里?省上补了105万元,为何只给村里73.1万元?

据一位知情人讲,2010年修建四级公路国家补贴为每公里15万元,实际远不够工程款,县交通局多报里程弥补路基工程费用。

对此,县交通局局长江国林表示,并非虚报里程,而是“搭车"申报了大坪村一段2.8公里的公路,二者相加约7公里,并称是“交通系统贯例"。

对于江国林的说法,村民们并不买账,原因是村民修的4.3公里,总投资230万,与省、市文件中的总投资相同,应该都是村民的。截至目前,当年自费修路,还合计欠村民征地、石料沙子和工钱805005.4元。

又添“新堵",争议中的“路肩"补贴款

105万元还没理清楚,村民们又发现,还有“专门"的路肩补贴款。

记者在知情人提供的商洛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商政交发[2014]67号,《关于下达2014年通村公路完善工程投资计划的通知》中看到,“计划安排通村公路完善工程里程314公里。用于硬化路肩,使路面加硬路肩宽度达到4.5米以上。"其中涉及红庙村通村水泥路4.5公里,省补资金22.5万元。

宋叶森等村民反映,他们修的路有路肩,长度4.3公里,再加上村上的3座桥,刚好4.5公里。于是认为,县交通局拿这条修有路肩的公路向省里要了钱,却不给村民。

对此,江国林表示,上述文件上说的4.5公里指的是郭垭村到红庙村的主线,正在修,并非村民之前修的4.5公里路,并称,路肩项目有设计图纸,但记者没有看到。

而今,县交通局又要加宽路面,其中包括村民自费修建的4.3公里,以及有“路肩"补贴款争议的那段路,村民就不同意了,于是就出现了文中开头的堵路事件。

同时令村民不解的是,为什么2014年发的完善路肩文件,钱也早早到位,怎到2016年还没有修好?对于以上疑问,省交通厅表示立即调查,尽快给出回复。

新闻推荐

渭南民建参观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

本报讯(白珂)8月4日,民建渭南市直三支部部分会员参观了位于渭南市桥南镇具有典型纪念意义的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渭南市政协原副主席李怀积、民建渭南市委秘书长古卫平等一同参观。会员们...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