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独居47年 92岁老人患病住院 社区干部昼夜轮流照顾老人说:“打心底感谢这些年轻人,如果没有他们照顾,我恐怕就活不到今天了。”

华商报 2015-10-16 16:56 大字

14日,92岁的老人李梅芳在叠衣服华商报记者 边飞 摄

炒鸡蛋、缝衣服、聊时政、戴老花镜看书……临渭区年龄最大的“三无”老人李梅芳过着平淡又忙碌的生活,独居的47年里,老人感慨多亏了社区干部常年的帮扶,更感谢在她前几天生病住院期间,社区干部们对她的轮流照料。

老人一个人生活了47年

10月13日,当华商报记者走进,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街道印机社区南苑小区92岁李梅芳老人的家时,老人正摘韭菜、给生姜剥皮。

“我做菜卷卷,你也留下来吃饭。”李梅芳说,她早上在超市买了韭菜和馒头。老人床上衣被叠得整整齐齐,墙壁上挂着她和外甥们的合照,一张陈旧的桌子上放着一摞书和一个老花镜,屋内整洁干净。

“我平时洗衣做饭也忙忙碌碌的,闲下来会看看新闻,国家关心我,我也要关心国家,今年是抗争胜利70周年,现在人民日子过好了。”老人说,她老家在大荔老南街,1955年,她随丈夫来渭南城区生活,后来丈夫、儿子相继离世,至今她已经一个人生活了47年了。

“左眼是亲人离开时哭坏的、右眼今年也开始模糊,右耳听不清,现在腿脚也经常疼,手颤的厉害。”李梅芳一边切着韭菜,一边指着她脸上贴的膏药说,因脸上长了瘤子,前几天住院治疗后,刚被社区干部从医院接回家。

社区干部24小时照顾她

“奶奶,天气马上冷了,如果需要生炉子、晒被子、有啥需要的,您说一声哦。”临渭区解放办印机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红娟经常来看望李梅芳老人,还会带上些新鲜瓜果。她告诉华商报记者,老人只有下一个外甥媳妇,但离得远,身体也不好。老人一直无人赡养,没有劳动能力和收入,是城市“三无”老人,平时就靠政府发放的城市三无人员生活补助金和高龄补贴维持生活。

“这些年多亏了国家和社区干部照顾,我才能生活这么好。真是打心底感谢这些年轻人。如果没有他们照顾,我恐怕就活不到今天了。”老人说,今年9月底,她身患重病需住院治疗,但举目无亲,社区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即找来了一辆车,将她送到医院,还帮她办理了住院手续。

“她年龄大,就像我们的亲人,照顾是应该的。”杨红娟说,在老人住院的那些日子,社区安排了6名干部轮流在医院照顾,24小时不分昼夜的守着,直到她康复出院。大家平常也会经常去老人家看看,了解其所需。除社区干部外,老人的邻居们也都很关心老人,一些单位干部和社会人士经常看望她。老人家中安有座机电话,遇到急事时,她会拨给社区干部或邻居。

临渭区民政局低保办工作人员介绍,全区像李梅芳这样的城区“三无”老人共有14名,李梅芳是年龄最大的一位,而农村共有1170名五保老人,这些老人享有低保及高龄补贴,在定点医院也享有医疗报销政策。社区干部对李梅芳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使老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

华商记者 边飞 通讯员 赵宏战 

新闻推荐

渭南举办首届广场舞大赛

渭南首届广场舞大赛现场华商报讯(记者宋蓓蕾)为深入推进渭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由市民政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渭南市首届广场舞大赛,10月14日在市中心广场火热开启。据...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