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染得荒山绿 刘丽娟本报记者忽弋琛
核心提示:一个承诺,让一个即将年过半百的男人对着一片林子默默守望了数十年。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无法想象,这其间,他曾经历过怎样的坎坷和困难,但在无数次坚持与放弃的选择中,他最终选择了无怨无悔的坚持,用自己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染绿了一座座荒山。
黄龙县界头庙景家塬行政村,一个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地方。这里海拔1500米,是黄龙地势最高的乡镇,也是陕北高原与渭北旱塬的接壤处。
景家塬行政村方圆7平方公里,东临洛川,南接渭南的白水和澄城,是延安最南端的乡镇。沿着渭北旱塬一路南行,你会发现,路边的山坡上有许多一人高的松柏,越接近景家塬,松柏就越多。由不规则到规则,由少许到成林,这时的你会惊奇地发现,塬上绿色的林海与邻县裸露的荒山荒坡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同神笔马良用画笔奇迹般地将荒山的一面染绿,这个创造奇迹的人就是刘会岭。
1967年出生的刘会岭,景家塬行政村曲家山自然村支部书记,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2000年,根据国家“三北防护林”政策,他与叔父一起成立了陕西裕龙生态有限责任公司,承包了曲家山自然村四周的6858.5亩荒山荒坡进行绿化改造。
刘会岭至今还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他独自一人在村里的西峁山上挖了第一锹。就是从这第一锹开始,几十年如一日的植树生涯正式拉开了序幕。此后两年中,在叔父的规划下,他和所雇的几位村民在165亩荒山荒坡上围栽上了树苗,平均每亩地22棵树。
2003年,叔父得了脑梗,所有的重担顷刻间落在了刘会岭一个人的肩上。此时,公司因经营不善,也陷入了困境。前期投入的六七十万资金全是外借的,后期育林还需要大量苗木、人力和资金的投入。此时的刘会岭眼前一片茫然,他不知下一步
面对如潮的赞誉,刘会岭表现得很坦然。他说,自己种树造林,不是奔着荣誉去的,最初只是为了摆脱贫困,完成对叔父的承诺。现在山绿了,党和政府给了我许多荣誉,对我来说,得到的已经很多了。“以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种树,承包的地还有2000亩还没栽上树,我要用二十年的时间将它完成。还要带领村民培育苗木,让全村人都能富起来。等到有一天干不动了,就把这片林子传给侄辈,一代代把这项事业做下去。”
会岭的承诺还在继续,前十年绿化,后十年补植,为了完成对叔父的承诺,为了心中的那一片绿色,再苦再累他都心甘情愿,用他的话说,“只要山山峁峁都变绿,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刘会岭憨厚朴实,饿了会大块吃肉,渴了会大口喝水,痛苦了会大碗喝酒,高兴了会站在自己亲手种植的这片绿波上,高唱一曲:“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歌声在绿波间荡漾,是那样的悠长、那样的让人回味。
刘会岭说,那些年,他怕过年,更怕年关过后的春天。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可对于刘会岭来说,春天却是最让他发愁的季节。春天来了,孩子上学要钱,地里育苗要钱,雇人管护山上树木也要钱,整个春天,他几乎时刻不在为钱发愁。
不过,今年春天,刘会岭不害怕了,经过近十年的绿化和管护,40万颗侧柏已经立地成林,2000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投资大大减少了。
十年的栽树育林,十年的摸爬滚打,刘会岭学会了自己育苗,所育的苗木一方面自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出售,出售苗木可以让自己的资金周转。他矢志绿化荒山的行动也被当地政府看在眼里,乡镇领导为解决刘会岭春季资金的短缺,主动把自己的钱借给他,并来到田间地头帮着干活。县上的领导听说了刘会岭的事迹后,也专程上门来慰问和鼓励他。
刘会岭的事迹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他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那种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以及为了一个承诺而坚守数十年的执着信念,带给了人们久违的感动。县长贾珉亮感叹说:“干出了这么大的事业却从不给组织提要求,自己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真是很难得!”
“老婆说外面欠的账多,你老往山上扔钱,就不要回来了,就住到山上去!”提起妻子,刘会岭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愧疚。“不过,我不生气,只要把山治理完,看见荒坡逐步变绿,我相信我老婆一定会理解和支持我。”有时,刘会岭也会安慰妻子:“没事,想想咱家有个绿色银行就不熬煎了,咱那山上苗子起来了,一棵值一元,还有几十万元资产呢!”
记者问他:林子能卖吗?刘会岭说:“国家不允许,再说,我也舍不得卖。再苦,我也不能卖林子啊。”前些天,有人推路,把一片林子毁了,刘会岭心疼了好长时间。“它们就像我的娃一样,从小养大的,连着心哪!”
可谁又知道,举债造林,让刘会岭陷入了万般艰难的境地。家里的日子艰难可以对付着过,但正在上学的孩子却不能亏欠。2008年,刘会岭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上大学要学费,可那年过年时候全家就剩下400元钱,这一年过年刘会岭家最奢侈的年货就是一瓶罐头。“你不知道,那年腊月二十四,他和女儿去市集赶会,被要账的挡在了半路,一家人年过不了都是小事,关键是他觉着在娃跟前失了面子,让娃觉得他这个爸爸没本事……”说到这里,刘会岭的妻子泪湿眼眶。
路该如何走……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再难也得走下去。
“一棵30公分苗子市场上要4到7毛钱,还不知道能不能成活,要是自己会育苗的话,一棵成本只需1毛1左右,再说育苗的成活率高的话,多余的苗子还能卖些钱,栽更多的树。”经过缜密和精心的计算,刘会岭决定自己育苗。就这样,一位植树人变成了一位育苗人。刘会岭开始自己学习的摸索育苗核技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问了许多懂门道的人,不知道琢磨了多少次,甚至在晚上做梦都是育苗,终于见到了效果,育苗成活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提起当年学习摸索育苗的事,刘会岭心中五味杂陈:“那可真是恨不得趴在地下把苗子当娃一样保护起来,拔根草都怕把它伤着。”
凭着一股子韧劲,刘会岭一口气就这么干了11年。11年里,他承包的6000多亩荒山,除了不利于栽植的,其余4000多亩可栽地,已经绿化了2200多亩,成活树木达到40多万株。如今站在景家塬村,看着那连绵起伏的旱塬,属于黄龙县的那片荒坡已绿意盎然。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这是刘会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柏树百年才能成材,我种了这么多树,可能以后闭了眼,连口柏木棺材享受不上,不管怎样,只要后辈人能看到并享受这里的一片绿色,我就心满意足了。”刘会岭这样对记者说。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在
外人的眼里,他肯定是有所图的,要么是想出名,要么就是想发财。有人说他傻,放着轻松悠闲的好日子不过,却非要去下苦种什么树。但只有刘会岭自己知道,他是为了坚守对叔父的那份承诺。
当年,眼看着公司就要倒闭,瘫痪在床的叔父将刘会岭叫到了病塌前,拉着他的手说:“会岭,叔真想那满眼的绿色,可天不遂人愿,叔的这个心愿只有靠你给了了吗?”看着老泪纵横的三叔,刘会岭想起从小三叔对他父亲般的关怀、想起这两年来他带领大家种树付出的心血,他坚定地点了点头,对三叔说:“那我试试吧!”就这样,带着三叔的心愿和自己的承诺,这一试就是十来年,这一试就是将全部家产和精力投入到植树造林、治理荒山上。
坐拥“绿色银行”,年关四处躲债
刘会岭治理荒山,倾尽家资,先后投资六七十万,其实并没有多少经济效益,更多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黄龙,许多人都知道国家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是国家绿色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这项工程一般都是政府行为,个人投资的不多,刘会岭是唯一的一个。黄龙县林业局与刘会岭签订的合同上规定,承包期50年内只能栽植侧柏和油松两个树种,不能随便砍伐和移栽。侧柏和油松都是百年成材的高品质常绿乔木,是百木之长,是空气“维生素”。但生长缓慢,寿命极长,是植物里寿命最长的树种。一般来说寿命在500年或800年以上,有的达到千年以上,人们常说“千年柏万年松”,就是这个道理。用刘会岭的话说,他这辈子是见不上回报了,可他心中是乐意的,他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把承包的荒山治理完,完成叔父的遗愿。
话虽这么说,可老百姓的日子,需要脚踏实地算计着过,绿化荒山是好事,可前期几乎是“零回报”,投资大部分是借款,时间长了家里人承受不住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春鸽李瑞)4月1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副省长王莉霞在枣园宾馆会见了参加第四届全球秦商大会的部分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宏贤,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姚靖江,副市长赵璟参加会...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