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华阴模式”缘何起到典范作用 华阴黄标车专项整治工作调查解读报告(之二)

三秦都市报 2017-05-16 04:10 大字
????罗夫中队中队长卫勇(左)在给黄标车贴封条

????华阴交警大队罗夫中队在设卡盘查

  “华阴模式”的成功,不是单靠一个人两个人的努力所能取得的。作为华阴交警大队长的程伟峰和诸多领导班子成员心里明白,没有华阴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正确指导,以及诸多部门单位的帮助,单靠一个交警大队,很难完成治理淘汰黄标车的工作。

  抛开治理淘汰黄标车的工作,梳理华阴交警大队有关荣誉信息,从业务技能的标兵评选,再到文化生活的体育运动会,一张张荣誉证书,一个个荣誉奖杯,在最近几年,可谓是收获颇丰。连日来的深入采访,让记者渐渐读懂了一个诸多荣誉聚焦的交警大队,也渐渐明白了在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中,华阴交警大队为何能成功,又为何能起到典范作用。

  翻越千山万水“徒手”黄土中刨出黄标车

  翻开过往华阴交警大队荣誉的篇章,在去年年底一次大型评选活动中,华阴交警大队罗夫中队中队长卫勇因黄标车治理工作突出,获得个人三等功,这个荣誉对于卫勇来说实至名归。

  不善言谈的卫勇,今年48岁,是位老民警了。他所在的罗夫中队是承担治理淘汰黄标车中车辆最多的一个中队,共要承担37辆黄标车。因罗夫中队所处辖区地理位置特殊,境内有310国道、202省道等路段,车流量大且辖区内又有华阴市唯一的市际执法检查站,道路交通管理难度显而易见,加之黄标车治理时段,黄标车报废淘汰工作可谓难上加难。

  时间追溯到2016年,卫勇发现华阴市一家企业有两辆黄标车在治理范畴。由于车辆购置年代久,所属单位多次翻查台账也未查找出相关记录。为了不留死角,确保淘汰治理工作完成,卫勇多次前往企业调查走访,他一边查资料,一边走访企业的退休工人干部,寻找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位退休老干部口中得知,其中一辆黄标车由企业调拨到汉中南郑县一家公司。

  得知车辆信息后,卫勇当天下午带领3名民警奔赴汉中,于次日凌晨3点抵达汉中南郑县。虽然已是深夜,但卫勇马上联系当地大河坎交警中队,请求配合寻找车辆下落。当天下午在这家公司成功找到该车,厂方负责人在得知卫勇的来意后,明确表示不愿报废。遇到难题的卫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连续7个小时后,最终该厂负责人同意报废车辆。卫勇他们顾不上吃饭,立即联系了当地报废公司,成功实施了报废。

  卫勇在与民爆公司负责人交谈过程中,得知另一辆黄标车在该公司延安分公司,根本顾不上休息的几人,连夜出发,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延安。在延安分公司找到了该车,由于车辆早已无法使用,该厂负责人当即同意报废。正在民警心里松了一口气时,该厂负责人又告诉民警,由于前两天下暴雨厂区内发生塌方,车辆被掩埋了一半,而且现在停放在危险品生产车间旁边,在高温干燥天气下拖运车辆,一切必须轻拿轻放,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那就用最笨的办法,就是用手刨也要把车刨出来……确定了方案之后,卫勇已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当即换上静电服拿起铁锹,他和三民警一起,一锹一锹,经过3个多小时努力,小心翼翼地将掩埋车辆的泥土全部铲除,顺利将车辆拖离,并在当地成功报废。

  治理黄标车路途中的两次生日

  在罗夫中队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中,最难的要数他们整治范围内的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该公司内挂靠的9辆大货车被列入到治理名单中。

  “9辆车,不是一个小数字,我们在刚开始摸底排查的过程中,得知这家汽车租赁公司的老板早已不在华阴居住,而根据工商当时登记的信息查询后,也发现这个公司因为一些债务问题,名存实亡。”回忆起那次艰难的整治工作,卫勇说,当时他们通过四处打听、托熟人,才知道这家公司的老板名下9辆车均不在华阴,大多都在宝鸡、彬县一带。

  “为了查询这家公司老板的踪迹,我们用了两个月时间总算得知,老板在西安一家工地上打工。见到这家公司的老板后,他早已没了往日风光,多次劝说后,老板才逐一将9辆车的车主电话告知了我们。”卫勇介绍,从得到信息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启了“寻找模式”。

  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卫勇得知这家汽租公司一辆车出现在宝鸡凤县,当天上午10点,卫勇和董东等4位民警便驾车往凤县赶。可当车辆过了宝鸡市区,驶出高速后翻越秦岭时,遇到大堵车,足足等了4个多小时。

  “在路上,大约下午5点多,卫队长接到妻子的电话,让他下班后早点回家,要给他过生日,我们才知道卫队长当天过生日。”一同前往凤县的辅警董东说,到达凤县已临近晚上10点,县城飘着雪花,县城里吃饭的餐馆都关门了。

  “卫队长的妻子在渭南澄城县上班,平时聚少离多,看到领导对工作这样负责,我们几位民警深受感动,借用居住旅馆里的厨房,给卫队长下了一碗挂面。”董东说,其实卫队长有两次生日都是在治理黄标车的途中度过的。

  另外一次是2015年11月,当时处于治理黄标车第一阶段,卫勇和几位民警在彬县查找黄标车线索,当时卫勇的女儿给父亲打电话,让他早点回家,要在外面给父亲过生日,大家才得知。

  依托科技 精准查控压缩黄标车生存空间

  华山中队承担的黄标车任务量为19辆,在淘汰治理过程中,有些车辆几经变更查不到车主,有些车辆未到审验期,有些是单位内部用车,以上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工作开展十分艰难。

  为扭转局面,华山中队采取强化路面管控。同时,通过扩大黄标车限行和禁行区域,在310国道禁行区域和高速路口设卡盘查,进一步压缩其生存空间,促使黄标车车主打消等待观望的侥幸心理,主动淘汰报废车辆。在淘汰治理黄标车过程中,华山中队充分利用稽查布控系统等多种科技手段,成功报废黄标车4辆。

  去年6月份,华山中队在查处一辆牌照为陕ED47××的小型货车时,民警发现车辆登记地址在黄河工程机械厂福利区内。可多次根据登记地址寻找,都未能见到车主本人,询问周边邻居都说不认识此人。

  中队长司红亮指导民警先通过信息查询了解一下车主魏某的情况,看有没有线索,经查询发现魏某已年过60,于是民警立即对黄河工程机械厂福利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走访询问,了解到魏某原是黄河工程机械厂职工,2000年左右从企业下岗以后一直在西安居住,十来年都没有回来了,一时工作陷入僵局。

  中队长司红亮立即调整工作思路,要求民警对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追踪查询。经过一个多月的监控,一直未发现该车的行驶轨迹,而中队长司红亮坚定信念,不到最后决不放弃。

  8月14日下午,终于在对该车近两个月的监控中,发现该车在西安未央区出现,于是他立即带领民警赶赴西安协调当地交警部门配合,成功将车辆查获。经过民警耐心给车主魏某讲政策,最终魏某被民警的诚意感动,同意报废该车。但是,魏某表示家中这两天有急事必须使用车辆,能不能推迟两天报废。司红亮担心情况有变,立即打电话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让其朋友从华阴开了一辆小客车过来,并将车辆加满了油以方便魏某使用。魏某看到民警这样设身处地为其着想,当即将车辆相关手续及自愿报废材料交给了民警。

  记者手记 有一种美丽叫“别具匠心”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有一个工匠精神的栏目,介绍那些在平凡岗位中带给我们感动的人物,这些平凡人平凡事让我们懂得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就是精细、认真、负责、要求完美。就是用心做每件事,坚持不放弃,热爱自己的岗位,在执着中追求完美。这种精神不随所处的顺逆境而改变。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工匠精神无处不在。远的是那些造宇宙飞船的科学家们,他们的精细、认真和追求完美,让我们的载人神舟飞船实现了和“天宫一号”的漂亮对接,把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是典型的工匠精神。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华阴交警大队,我们发现了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民警。

  每一辆黄标车的背后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岳北中队民警三赴山西永济,主动联系当地政府开展工作;城区中队民警两赴安康,因车辆水箱漏水,民警带上水桶,一路边跑边加水,驾驶漏水车辆行驶几十公里,用时六七个小时,凌晨3点送至当地车辆报废厂;华山中队民警六进家门,为车主讲政策,成功打开心扉,并“垫土填坑铺路,推车出村”;罗夫中队卫勇带领民警驾车行驶上千公里,见6任车主,租住在车主邻家,帮车主干农活,讲政策搞宣传,感动车主……

  在这些令人赞誉的故事中,有民警带病工作,有民警帮车主卸载货物,还有民警“自掏腰包,购买礼品,多次上门,以诚感人”。在此次黄标车整治工作中,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有很多。正是有这样一群人,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靠着不怕千难万难、敢吃苦的精神,才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前段时间,全省治霾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提到,要把铁腕治霾作为环保工作的头号工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努力实现三秦大地天更蓝目标。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华阴交警大队可以说在治理黄标车方面,做成了示范样本。

  在记者看来,华阴交警大队在铁腕治霾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也正是紧贴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盯追赶超越目标,提升审核把关水平、增强督促落实效能等方面的一种完美诠释。“华阴模式”和他们在治理黄标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以及做法,在当下全省“治黄”中值得借鉴和推广。文/图本报记者谢斌晁阳

新闻推荐

华山夯实安全责任迎战旅游旺季

  本报华阴讯(记者梁晓蔚)伴随华山旅游旺季的到来,登山安全成为景区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华山景区管委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多方联动,群策群力为游客营造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 ...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