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渭河的安澜 ——渭南市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纪实
建成后的华阴市罗敷河蓄滞洪区侯根喜摄
郭军 刘庆民
渭河综合整治实施四年来,渭南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修成的渭河渭南城区段北大堤,经受了渭河50年一遇的洪水考验,成为建在群众心坎中的安澜之堤;承担着全省三分之一治渭任务的渭南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渭河堤防建设任务。
如今,渭南城区段左右岸堤防、沿渭各县(市、区)农防段主体工程拔地而起,方山河、罗敷河、罗纹河、石堤河等南山支流加高培厚主体工程相继完工,城区段北大堤堤顶道路已经建成。华阴罗敷河、柳叶河蓄滞洪区建成并开始蓄水,成为当地集防洪、观光、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新景点。
这是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更是一份令沿渭百姓满意的答卷。短短三年多时间,渭南市在渭河综合整治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中省媒体相继报道。回想过去的日日夜夜,对渭南人而言,治渭就是圆梦,更是谱写一曲属于这座城市的华丽乐章。
把治渭作为“一号民生工程”
渭河安澜对渭南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渭河兴则渭南兴。渭南,作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的东大门,堪称国家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带之战略要地。此时治渭,正站在中国新一轮经济腾飞的关键节点上!
为了把这件惠泽全市人民的实事办好,渭南市委、市政府将渭河综合整治列入全市“一号民生工程”,多次专题研究治渭工作,出台了《渭南市渭河综合整治实施意见》,明确了各县(市、区)的具体任务,将治渭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成立了渭河综合整治指挥部,从相关部门抽调40多名精兵强将,专职从事渭河整治工作。各县(市、区)也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工程建设领导。高规格、强有力、高效率的渭河综合整治指挥部,让渭南市治渭工作雷厉风行、特事特办。
在项目建设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建设工地,检查指导治渭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难题,并要求解决问题不得过夜。沿渭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众志成城,迅速形成治渭“合力”,有力地推进了渭河综整工程顺利实施。
多方发力破解资金“瓶颈”
渭河治理工程能否顺利进行,资金是关键。
渭南市渭河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6亿元,除中省补助17.37亿元外,尚有近百亿元的资金缺口。为此,渭南市积极创新融资模式,除财政连续5年每年拿出6000万元用于渭河整治外,还积极争取中省水利、环保、交通、林业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同时,出资2.6亿元注册成立了专为渭河治理融资的市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承担渭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和两岸1.75万亩城市用地的收储、整理和开发工作。另外,制定了《渭南市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渭南市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渭河综合整治项目资金支付暂行管理办法》,理顺了公司和财政局及指挥部各处室的资金支付程序。
渭南市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水利建设的重大机遇,还加强和银行合作,争取贷款支持。他们多次和市农发行进行对接,诚邀中、省农发行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指导,按农发行贷款要求收集完善资料,在最短时间完成了项目审批,争取到农发行19亿元渭河整治专项贷款,有力保障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四年来,全市共捆绑整合中省项目资金、市本级财政资金及银企贷款达34.34亿元。
爱岗敬业筑起钢铁长城
保障建设用地,是整个渭河综合整治工程最前沿最艰辛的工作。渭南市采取超常规运作模式,及时出台土地征迁补偿政策,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2011年,在北大堤建设中,临渭区根据市上部署,抽调区镇(办)领导和工作人员120多名,扎实细致地开展土地征迁工作,仅用10多天时间就完成2600亩永久占地、12000多亩临时用地的占补工作。
2012年新年伊始,30公里长的渭南城区段南大堤全面开始建设,需要完成4900多亩永久用地、18000多亩临时用地的占补及地面通讯设施改建、企业建筑物拆迁及大量树木移植。为了确保工程如期开工,市、区两级上下联动,抽调100多名干部职工,分组进村进行宣传动员,并昼夜奋战,放线打桩,丈量登记,清表兑付,流水作业。十天内,就完成征用土地任务。期间,有人因忙碌连续4天没有合眼累倒在河堤上,有人母亲骨折几个月也未能回家探望……
为了在去年汛期到来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各监理单位、施工企业,克服软基、土场含水率高、阴雨天气多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开展了“筑梦治渭、出彩人生”和“争先创优”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坚持人停机械不停24小时施工。部分施工企业还把“快餐”搬到夜间工地现场……
在北大堤建设现场,50多岁的张坤义,是三标段承建方的一名资深项目经理。自2011年3月26日接受工程任务进入工地后,他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施工现场,反复检查、嘱咐每一处的施工环节,一天下来少说要奔波几十公里路。在他的团队里,有顾不上女儿婚期的项目部副经理,有家在一河之隔而长期不能回家的年轻技术总负责人,有放弃节假日、每日睡眠不足5小时的参建人员,在这近乎苛刻的施工环境里,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拖后腿,大家只争朝夕,提前30天胜利完成7.52万立方的土方填筑任务,名列城区段十个标段第一名,为渭河综治工程树立起一面旗帜。
2012年10月,在南大堤树园至赤水段施工高峰期间,工程建设处现场组樊天军的儿子连续3天发高烧,面对妻子一遍遍的电话催促,他仅抽出三小时把儿子转到中心医院后,又义无返顾地回到施工现场。2013年元旦前后,城区段北大堤渭富桥、沙王桥、渭蒲桥节点景观绿化现场,工程建设处现场组张军亮,带领同志每天冒着严寒,指导施工企业栽植国槐、女贞、红叶柳等树种,半个月栽植各种树木达1500多棵。
渭河综治工程开工以来,在一次次克服困难,一次次攀登高峰,一次次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后,倾注的是治渭人的汗水和辛劳,谱写的是一曲曲爱岗敬业的治渭壮歌,筑起的却是钢铁般的巍巍长城。
丰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工程建设者的艰苦奋战,目前渭南市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南北大堤,犹如两条巨龙护佑着滔滔渭河奔腾向前。在2011年9月那次50年一遇的渭河洪水中,新修成的渭河北大堤经受住了严峻考验,首次实现了渭河大水无灾的全面抗洪胜利。
临渭区辛市镇观西村党支部书记李百丰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地处渭河北岸,经历过1981年、2003年、2005年的洪灾,每次都让人提心吊胆,彻夜难眠。洪水过后,滩地庄稼全部绝收,村民损失巨大。如今,走在宽阔、厚实的新建大堤上,用‘高枕无忧’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新建河堤已成为我们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渭河两岸起长城,恰似关中卧巨龙。厚土培堤宽百尺,方石护底垒千层。三秦雀跃洪魔降,四季平安喜气盈。皓月当空西岳醉,蛙鸣万亩夏荷风”,渭南一诗人如此赞叹。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渭石超奇)今年以来,华阴市高昂旅游产业龙头,依托华山旅游,强基础、抓软件,把城区作为景区建,在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要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打造大华...
华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阴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