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五批省级非遗秦腔代表性传承人获授牌

陕西日报 2017-06-11 05:51 大字
本报讯(记者刘国英)6月10日,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惠民演出陕西稀有剧种优秀折子戏专场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举行。陕北道情、迷胡、碗碗腔、汉调二黄连续上演,戏迷喝彩不断。演出前,还举行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授牌仪式,张彩香、郭葆华、崔惠芳、郝彩凤等7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获得授牌。

目前,陕西省共有西安鼓乐、中国剪纸、华县皮影戏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省已建立了非遗国家、省、市、县(区、市)4级代表作名录,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74项、省级520项、市级1415项、县级4150项,全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6人、省级398人、市级1281人、县级3977人,命名设立了两批5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单位)。秦腔是陕西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也得益于一批代表性传承人的坚持与努力。省文化厅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第五批省级非遗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授牌,旨在发挥老艺术家的传承示范作用,以非遗传承为抓手,推动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新闻推荐

管好群众共有的“家当” ——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华州区调查

  本报记者武丹  “扩音器材一个,花费2000元;办公用品1160件,花费2310元;农家书屋书本2.4万册;办公书柜8个……”  4月29日,渭南市华州区农经局工作人员史...

华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州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