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管好群众共有的“家当” ——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华州区调查

陕西日报 2017-05-18 06:50 大字
  本报记者 武丹

  “扩音器材一个,花费2000元;办公用品1160件,花费2310元;农家书屋书本2.4万册;办公书柜8个……”

  4月29日,渭南市华州区农经局工作人员史峰娜照常打开华州区农村“三资”监控网络系统,杏林镇朝阳社区的“三资”情况一目了然。

  返回主页依次切换到华州街道办事处、莲花寺镇、大明镇等“九镇一办”,全区各个村委会的资产明细单全部显现在眼前。

  史峰娜告诉记者,“今天的一目了然,全得益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模式的运行。”

  摸清大家共有的“家底”

  农村集体“三资”,即村务资金、集体资产、自然资源,是群众共有的“家当”,涉及每个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根子和物质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有的基层政权松散甚至瘫痪,属于群众的集体“三资”被随意支配处置乃至侵吞,致使农村集体资产严重流失,干群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致富步伐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013年,为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三农”的健康发展,华州区委、区政府责成区经管局主抓,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启动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可是,“万事开头难”,改革才开始就因重重压力而“搁置”。

  2014年8月起,区农经局总结经验,再度扛起了“改革大旗”,在高塘镇、瓜坡镇同步开启第二次试点。为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顺利推行,华州区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镇、村、组也相应成立了工作班子,落实任务,明确责任。

  核清资产的过程中,针对个别村存在的死账、烂账等棘手问题,他们制定出“农经部门查账、纪检部门查案、银行单位配合”的程序,持续一个月在媒体刊发“注销公告”,逐一化解、统一账户;针对各村会计业务不精、记账不规范等行为,试点单位开展业务骨干培训,普及了规范作账、明细制作知识,并宣传电算化技术,彻底消除了烟盒记账、白条报账等不良行为;到2014年10月,各村成立的两委干部、监委会和村民代表清查小组,根据会计所提供资料,逐一核实村务“三资”,将核查结果及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向村民公示,给群众交了“底”,让群众看清了“秤”。

  随后,由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监督,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下称镇服务中心)与各村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明明白白的账务才最终完成移交。各村登记造册、归档管理的账务上传至区“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形成了全区大数据。

  当好群众的“大管家”

  “镇上收管财务以后,几乎没有村民到政府上访了,农村和谐多了。”4月29日,高塘镇街南74岁高龄的吉仲夏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真是个好办法。”

  好办法到底好在哪儿?有着28年经验的“老经管”、瓜坡镇“三资”服务中心主任赵有生向记者做了详细的介绍:

  “主要是采取了村有镇管的新型管理模式,财务委托代理,替各村管理好村务资产。”据他介绍,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必须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书面形式委托镇服务中心代理其集体财务的核算和管理,而后由镇农经站具体组织实施,代理各村村级会计核算与管理,办理资金拨付结算并实施监督。

  在此基础上,镇服务中心为所代理的村分别设立了一个村级基本账户,将所有收支统一在基本账户中核算,取消一切形式的存折户,在源头上杜绝任何滋生腐败的可能性。他们还按照《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将总账、明细账、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分门别类,有序管理,避免了财务数据的混乱。

  在具体的收支管理上,每年年初,镇服务中心会指导各村制定财务预算,经村民代表审议通过执行,年终时据实编制,将决算结果再次报送村民代表会议审核,通过后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开展村级财务月报账制度,彻底规范了“不规范的票据”“白条”“公款吃喝”等不明账务入账;针对农村事务小而繁杂的情况,镇服务中心支持村级支出采取“备用金领取”方式,无论金额大小必须由村报账员以“现金申领单”办理。

  为了使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执行,区农经局结合实际又增添了“两审一签”制度,要求任何支出项目必须经村支书、村主任、村监委会主任同时审核后,再报镇服务中心审核、入账,同时对审批权限实行“限额制”。

  高塘镇朱张村监委会主任东西宁告诉记者:“每季度第一月的10日前,村里就通过广播、布告、会议等各种形式把财务支出情况公开报告给大家,有了这个大管家,我们都放心了。”

  群众共享“集体”红利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华州区农村财务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财务收支、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等也有章可循,“三资”情况定期明白公示,群众的知情意识、决策意识、参与和监督意识提高了,村干部违纪信访举报案件的数量明显下降,干群关系密切了,农村生活更加和谐。

  目前,华州区已建成“三资”管理服务中心10个,配备工作人员44人,区财政下拨30万元为各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查询机等办公设备40余台(套),全区242个村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全部纳入该项改革中,使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全覆盖。

  2014年12月,华州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2015年9月,渭南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华州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并在全市推广华州模式。同年,华州区被陕西省确定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营业,使得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迈上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轨道。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最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在有力推动农村廉政建设的同时,还成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镇村综合改革的有力助手。

  华州区农经局局长毕英萍告诉记者,“目前,华州区农村‘三资\’监控网络系统已经成功接入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资讯平台,动动手指就能掌握各村各镇或分散或闲置农村资源,给有意向流转土地、承包荒山等的群众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毕英萍介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有力地辅助了“农村产权交易”的数据统计,为华州区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持,助推了全区农业现代化。自推行农村土地确权、农村产权交易等改革以来,已扶持、培育和发展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家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近1.7万名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其中5800余人就地转移就业,1.1万余人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年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达1.8亿余元。

新闻推荐

古稀老人勤笔耕百万文字写人生

本报讯(白妮相超戎彦美陈维才记者吴铭)渭南市华州区农民作家同阳洲撰写的长篇传记文学《生存壮歌》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华州区第一部长篇小说。近日,记者走近这位醉心写作的农民作家。同阳...

华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