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文中的华州风物
杜甫在华州郑县亭子
荫闫广勤
华县撤县设渭南市华州区,是本地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华州区虽是新的行政区划,但“华州”之名却源远流长。在古代,曾是管辖过数县的雄邦重镇,尤其在唐代,华州辖郑县(今华州区)、华阴(含潼关)、下邽(今临渭区北部)等县,是京城长安的东方门户,是朝廷直属的军政要地,大文豪韩愈就曾称华州为“百郡之首”。由于华州的政治军事地位如此重要,因而在文化昌明的唐代,华州的许多风物,在那时的诗文中多有生动具体的记载,本文试图从历史文献中搜集一些描写华州,尤其是郑县风物的诗文佳句,以从中一窥华州当时的风貌。
大诗人李白(编者注:另有说作者为独孤及)在《郑县刘少府兄宅月夜登台宴集序》中说:“城临近山,俯瞰平隰,秦郊汉苑,相错如绣,且有颢气,足以娱人。”著名诗人王昌龄在《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一诗中,写道:“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另一诗人司马扎在《自渭南晚次华州》诗中描绘的华州景物是:“火云入村巷,余雨依驿树”,“峨峨华峰丘,城郭生夕雾”。诗圣杜甫在华州任司功参军时,描述的华州景物,有“更欲题诗满青竹”“南望青松架短壑”“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等句。诗人刘禹锡曾登华州城北楼,写《途次华州》一诗,其中有“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的诗句。而郑县城墙上曾筑一小台,号凉风台;县城东北有万里沙,故诗人独孤及有诗云:“凉风台上三峰月,不夜城边万里沙”。从上述摘引的诗文中,可以知道唐时的华州,作为周秦汉唐的畿辅重镇,有雄伟的高山,浩荡的河流,无垠的平原;茂林修竹,村巷点点,城阙耸立,相互交错,大地锦绣,是颢气娱人,风光绮丽的灵秀之地。
而华州景物中最为醒目的,是直插云天的太华山和少华山。两座华山山势相连,横亘于华州的华阴、郑县之南。太华山,即西岳华山,因山势高峻而称“太”,“太”即“大”;少华山山势较太华山为小,故称“少”,“少”即“小”。太华山与少华山分峙东西,并称“二华”,为长安之东的重要屏障,故唐人李庾在《两都赋》中称“二华”为长安之“重城”。唐诗中描写太华山的诗很多,最有名的,有李白“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有崔颢的“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等。少华山在唐诗中也屡屡出现,王建云:“少华山云当驿起”;张乔吟:“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郑谷则具体描写了少华山的景物是:“石门萝径与天邻,雨桧风篁远近闻。饮涧鹿喧双派水,上楼僧踏一梯云。孤烟薄暮关城没,远色初晴渭曲分。”以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著名的诗人杜牧,有《望少华三首》,其中有“今对晴峰无十里”“羞对灵山道爱山”等句。“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在游少华山时则有另一番情趣:“寻危兼采药,渡水又登山。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闲。”
除少华山外,郑县名山还有郑南峰。郑南峰在今华州城南太平峪口至五龙山一带,当时这里建有伏毒寺,故又称伏毒岩。杜甫描绘郑南峰一带景色为“郑南伏毒寺,潇洒到江心。石影衔珠阁,泉声带玉琴。风杉曾曙倚,云峤忆春临。”刘禹锡则称“曾作关中客,频经伏毒岩。晴烟沙苑树,晓日渭川帆。”
郑县境内的河流,唐诗中被记述的,有渭河和小敷溪(又称小敷谷水)。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东流经华州北部入黄河。李白在《赠华州王司士》一诗中,记“渭水不绝波澜高”,唐昭宗李晔在华州曾登栖云楼,描写登楼所见:“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而上文已引的“远色初晴渭曲分”“晓日渭川帆”等句,也可见华州境内的渭河风光。小敷溪,今称罗纹河。王建在《赠华州郑大夫》诗中称“小敷溪水入城流”,可能当时将此河之水引入州城。《新唐书·地理志》记,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当时的著名水利家姜师度曾主持修建“罗文渠,引小敷谷水,支分溉田”。唐代诗人对华州的小敷溪似乎情有独钟,除上文所引王建的诗句外,还有许多吟咏,如王昌龄的《小敷谷龙潭祠作》中,描写小敷峪口的水石激荡的景象是:“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郑谷有“敷溪秋雪岸,树谷夕阳钟”;司空图有“岂似小敷春水涨,年年鸾鹤待仙舟”等诗句。
华州城西,唐时有一处名胜,即西溪,在今杏林镇老官台村东一带。当时这里水势浩大,风光绮丽,为眺游佳景。诗圣杜甫在华州任司功参军时,多次到此游览。西溪畔有西溪亭,又称郑县亭子,杜甫曾作《题郑县亭子》一诗:“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唐末皇帝唐昭宗李晔,于乾宁三年(公元896年)被军阀韩建挟持到华州两年,朝廷也因此迁到华州。唐昭宗曾携百官到西溪观“竞渡”,即划船比赛,其中有一官员即兴写诗记胜道:“片水耸层桥,祥烟霭庆霄。昼花铺广宴,晴电闪飞桡。浪叠摇仙仗,风微定彩标。都人同盛观,不觉在行朝。”
上述诗文,让1000多年后的我们,透过历史的岁月风尘,窥见了当时华州风物的些许碎片,从而由此生发想象出盛唐华州雄邦重镇的风貌。
新闻推荐
通讯员贾宝勤张书经本报记者刘聪梅眼看大学毕业了,23岁的同蕊病了,家乡华州区高塘镇同家村全村齐心协力,以爱心和善举倾力帮助这个不幸的学生。同蕊是青岛理工大学外贸与经济专业的大四学生,今年初被...
华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