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富平银沟遗址文物调查勘探获得重要成果 “鼎州窑”和“柴窑”之谜有望破解

陕西日报 2016-03-24 19:33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郭青)富平银沟遗址文物调查勘探获得重要成果,该遗址被考古研究人员确认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采集到瓷器863件。3月23日,省文物局正式对外发布这一重要考古成果。有关专家通过科学比对,有望破解“鼎州窑”和天下第一窑“柴窑”之谜,或将使得现有中国陶瓷史重写。

从2012年起,陕西省文物局委托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对富平县银沟遗址进行文物调查和勘探工作,确认了银沟遗址面积为2.3平方公里,内有古城遗迹、古窑炉遗迹、古墓葬遗迹等。其间,采(征)集到瓷、陶、石等质地各类型标本980件,其中瓷器863件,包括青瓷648件、白瓷87件、黑瓷66件、茶叶末釉瓷19件、浅黄色瓷5件、酱色瓷9件、灰色瓷2件、彩色瓷2件、素烧瓷25件,种类十分丰富。文物勘探过程中还发现古代墓葬88座,大部分为汉唐时期墓葬。

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会同浙江大学文物保护与鉴定中心等采用科技考古的方法对银沟遗址陶瓷标本进行测试、对制瓷工艺开展研究、对陶瓷标本进行断源、断代,确认陕西银沟遗址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这里的窑工从五代时期已分别掌握了胎、釉的二元包括二元以上配方技术,比景德镇窑早了近300年。该窑场还发现瓷土,这与中国唐宋时期窑场设立在原料产地的习惯相符。遗址出土的标本,不论是青瓷还是白瓷,胎薄、均匀、圈足十分规矩,器型丰富、规整,特别是遗址出土的一类青白瓷,胎体细腻,瓷化程度整体较高,其透明度、胎体之白度、强度、烧成温度等均已达到明代景德镇窑的最高水平,可以说,陕西富平银沟遗址出现的窑业生产在中国陶瓷史上应有其重要的地位。

新闻推荐

富平: “石头缝”里种树 万亩光山披绿装

本报讯(记者陈圣强通讯员甘泉)曾经岩石裸露的富平县乔山余脉,如今却披上片片绿荫。从去年开始,富平县实施乔山余脉生态治理工程,该工程东西长35公里,项目作业区域1万多亩、计划造林5000亩、总投资6000...

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