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恩师何希哲◆祁玉江
何希哲是我当年在子长县涧峪岔中学读书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1974年至1975年两年的高中求学生涯,使我与这位由于家庭成分不好、毕业后被发落到偏远贫困的陕北子长县“三岔”地区教书的关中富平县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何老师最初给我的影响是貌不惊人,30多岁就满头华发了,身材瘦小,只有一米六左右的个头,穿一身粗布衣服,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操一口地道关中口语,使我们很难听懂,因而我们对他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产生了怀疑。但又听别的老师讲,何希哲老师早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是“文革”前的老牌大学生,文化程度高,课也讲得好,不仅是当时子长县语文教学的权威,而且在延安地区教育界也赫赫有名。果然名不虚传。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渐渐发现何老师不但讲课声音洪亮、绘声绘色,而且知识渊博,深入浅出,一下子就把我们紧紧
地吸引住了。为了讲好每一节课,课前他总是认真备课,翻阅大量资料,不遗余力地授给学生。他那严谨的教书育人作风,使我肃然起敬!
全班68名同学中,我的语文课学得还算不错。加之年龄小、家境贫寒,何老师对我格外器重和关心。每每上语文课时,他经常提问我;我写的作文,他也总是仔细地批改,有时还会将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全班评讲。这对我后来的成长进步尤其是文学修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何老师的工资在当时算是很高的,可他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在他的宿舍里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和书籍资料外,再别无他物。为了节省路费,暑假他往往不回家探亲,不是呆在学校备课,就是跑上很多路程,到处家访。记得一年暑假,何老师忽然提出要到我家走访。由于沟道里发了山洪,不得不穿山而行。从学校走山路到我家足有四十里之遥,可他不顾炎炎烈日的炙烤和山路崎岖,与我一起
穿梭在梁峁崾岘之间。一路上,师生俩敞开心扉,天南地北,海阔天高,侃侃而谈,共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此事虽已过去30多年了,但那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是那样的亲切和温暖,仿佛昨天发生的一般!
何老师虽然自己生活俭朴,但经常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学生,尤其是给了我不少帮助。记忆最深的是,何老师经常把自己节余下来的饭菜让给我吃。
1975年冬,我高中毕业回队参加劳动,后又担任了村上的民办教师。可何老师依然关心着我的成长进步。1977年秋恢复高考后,许多同学都报名准备应试,而我却信心不足,打算放弃这一机会。何老师知道后,硬把我唤回学校,狠狠地将我批评了一顿,要我振作精神,鼓足勇气,大胆地参加考试,并给我选定了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在何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终于“金榜题名”,如愿以偿,实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
参加工作后,由于杂事缠身,我与何
老师联系的机会愈来愈少。但并没有影响和淡化我们的师生情谊,彼此相互关注着对方。后来,何老师调回了富平老家任教。临行前,他专程到延安我工作的单位看望我。师生重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记得那天晚上,我俩盘腿坐在床头,忆往昔,谈当前,一直聊到凌晨三点多才入睡。他说陕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和陕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舍不得离开这片淳朴的土地。第二天,我们分别时,他紧紧地拉着我的手,一再嘱咐我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不能辜负家人和老师们的厚望……
再后来,我曾几次利用去省城出差的机会,辗转富平庄里镇专程看望何老师,带去了一个学子的真诚问候!他老伴曾多次感激地对家人说:“陕北娃咋这么好……”
何老师,您现在还好吗?请接受我深深地一拜!学生在陕北延安遥祝您及其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新闻推荐
昨日上午,记者从渭南市公安局在韩城召开的2016秦盾严打“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今年4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渭南市公安机关在打击盗窃、抢夺、诈骗等犯罪活动方面取得丰硕战果,全...
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