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坚持统筹推进
□ 记者 唐冰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性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农田。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省耕地面积、耕地质量、粮食产能、农民人均收入等均有明显提高,粮食安全基础得到进一步有效夯实。
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任务目标,陕西省“十三五"期间需建成高标准农田1025万亩。面对时间紧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如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国家目标任务?6月5日至9日,省政协副主席张社年带领省政协视察团赴陕北、关中、陕南开展监督性视察,探寻高标准农田“成长的烦恼"。
成效:“十二五"建成950万亩
“过去,田间路大多是泥土小路,地里果子要运出去很难的,要是再遇上下雨天,四五天都到不了地头。好在去年新修了混凝土路面,现在很多客商直接开着车就来地头收购。"站在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大寨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村党支部书记邓德发有感而发。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亚平介绍,“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50万亩,项目区灌排能力、交通畅通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三农"成效明显。
过去,汉中市南郑县红庙镇帐岭村的田地多为小块地,村主任樊安琼说,“不仅田块小,一块田和一块田之间的坎就有半人高,地实在不好打理。现在都是大块平整田地,粮食亩产也增加了百余斤。"
据测算,省内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后的土地,每亩均提高粮食产能约10%-15%,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制约:亩均投资标准偏低
“虽然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成效还不够明显。"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副处长贾新跃坦言存在问题:各类建设资金渠道分散,使用没有突破部门界限;多数农田建设项目难以同步实施土壤改良、耕作节水等措施,工程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重建设、轻管护"现象也较为普遍。
延安市副市长刘晓军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国土、水务、农业、农综等多个部门,建设和验收没有统一标准,这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掣肘。“此外,延安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耕地质量等级低,土地开发难度大,现行的亩均投资标准有些偏低。"在视察团走过的三个市辖,普遍反映应提高建设投资标准。
汉中市副市长张谋说,目前全省平均建设投资标准为每亩不超过1200元,但汉中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在资金固定的前提下,只能看米下锅。
视察团还了解到,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市县既没有配套建设资金,也没有整合其他涉农资金统筹使用。
建议:统筹资金聚合力量
针对存在的部门间专项规划和资金安排统筹衔接不够、建设内容不配套、建设管理不到位、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视察团成员提出了相应意见建议。
省政协常委姚增战认为,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对农业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乡村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如何用好各项资金,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受益,更应成为各涉农单位的工作重点。他建议,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用钱花钱的问题上,应多鼓励多元投资、社会参与,加强规划统筹和资金整合,调动市县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形成集聚效应。
张社年指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虽“病灶"不同,但“治病"的关键还是在于结合地方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他建议,要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强化监管,分工负责,部门联动,协同推进,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和工程建后管护,加大力度改进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管、护等各个环节工作,进一步提升农田建设质量和水平,有效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新闻推荐
身份证办理外地人可在渭南补办、换领消防审验异地受理缩短工作时限车驾管服务帮办岗位免费帮市民办业务打击犯罪开通微信报警自动精准定位近日,渭南市政府召...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