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惠泽万代
????移民群众办理贴息贷款
(上接第一版)
安全、及时、准确、高效的直补资金发放,是撒向移民群众的“幸福及时雨”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黄河,作为哺育华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母亲河,文人墨客咏叹她的诗句数不胜数,同样,作为动辄就撒性耍泼、泛滥成灾、祸及百姓的灾难河,诗家孺子谴责她的诗句亦不胜枚举。
这让人爱之深、恨之切的滔滔洪流,在河套地区九曲冲抵后,过华山、下潼关,行至陕县,以巨力冲开三路——“人门”“神门”“鬼门”,即为三门峡,中国水利史上第一座高坝大库——三门峡水库矗立于此。随着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来的,是中外水利史上浩大的壮举——大规模人民搬迁,陕西渭南,则成为搬迁工作的主阵地。
此后,针对搬迁移民的帮扶工作,一刻也不曾停歇。
1985年至2006年,移民经历了返库重建、《陕西省三门峡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2002——2007年规划及总体规划》(简称《六年规划》)实施等,建安置房,修水、通电、铺路,解决了移民生存必须,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初步改善。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文件,按照“一个尽量,两个可以”的扶持原则:对核定的移民,实行直补资金到户扶持,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进行现金补助,一直延续20年;项目实施以村为单元设立扶持内容及方法。
每人每年600元,虽然钱不很多,但这是国家对移民的补偿,对移民最直接的关爱。这一直接让移民受益的方式,移民群众交口称赞。如何安全、及时、准确、高效地发好移民直补资金,是每个移民部门的头等大事,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接地气才能有底气、生灵气。事关移民的决策必须征求移民的意见,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遍移民村,访尽移民户,听听移民群众的意见。”成了渭南市移民人的共同认识。
一时间,带着这些问题,移民局干部走进基层,来到移民群众家中,镇上村里,田间地头,征询群众的意见。
大量的走访调研,基层的信息反馈了上来:“既要确保资金安全如数的发放到群众手中,也要方便群众支取使用,有利产业发展。”于是一个切实的方案酝酿形成:每年6月底进行人口核查,确定出下年度的移民后期扶持直补人数及对象,然后报送财政部门,作为下个年度直补资金预算及发放的主要依据。财政部门按季度将资金拨付到金融机构,移民部门将发放名单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将移民直补资金按季度打进移民户的“惠农一卡通”上。就这样,由移民部门提供扶持资金发放底册,财政部门负责拨付资金,金融部门发放资金,形成一个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
渭南市、县两级按照“不错登、不漏登”的原则,认真开展每年的移民人数核查工作,严把调查摸底关、村组自核关、张榜公示关、县乡审核关、签字认可关、建档立卡关这六个关口,对核定的移民进行公示,确保做到不重不漏。据记者统计,后期扶持实施以来的10年,共计发放直补资金26.155872亿元,发放435.9312万人次。
直补资金发放,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不仅直接增加移民收入。更为关键的是,移民有效利用直补资金,争取小额信贷,使移民的收入实现了多元化的增长。大荔县移民利用直补存折抵押贷款额累计达2.4亿元,帮助1.2万户移民群众走上创业致富之路,大荔县韦林镇会龙村四组移民张卫国用直补存折贷款,办起了家电超市,一年就能赚五六万元。华阴市华西镇北洛村72岁的库区移民李忠战,一家8口首批领到2400元直补金,曾高兴地对其儿女说:“党和政府今天没有忘记俺们这些曾因支援国家建设而迁移他乡的人,我们一定要用这笔钱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避险解困和特困移民危房改造,为移民搭建起温馨的“安乐窝”
渭南市有这样3户特困移民,一户是母子俩,30岁的儿子常年用铁链子拴着;一户是夫妻俩,住了50多年“塌塌窑”;一户只有一个人,房子四面透风,在瓮里睡了一个冬天。
截至2014年11月底,“铁链子”和“塌塌窑”都住进了新房子,“瓮中人”的危房改造,已在2015年的春天完成。
幸运的不只是他们,渭南落实国家移民政策,对长期缺少劳动力、缺少生产工具、缺少衣被的大中型水库移民,通过特困移民申请,村委会和县移民局公示;村委会、镇政府、县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审查的“一申请三审核两公示”的程序,可以申请特困移民户危房改造。
富平县留古镇南川村移民李克贤与老伴,至今仍念叨移民干部的好。今年71岁的李克贤,1956年随父从华阴到宁夏,1962年从宁夏到华阴,1963年从华阴罗湖到富平,历尽艰险,两位老人住的是五、六十年代的土木结构房屋,年久失修,渗漏严重,一到雨季,只能寄居邻家。2015年,富平县移民局把李克贤确定为危房改造户,为其新盖砖混结构40平方米的房,在亲戚的帮助下,在屋后撘起了彩钢瓦房,两位老人住进了新房,养了6只羊,有了稳定的收入,老人的生活一下子有了保障和起色。
临渭区官底镇陌张村70多岁的特困移民安文茂,住进新房后编了一个快板。他逢人就说:“共产党,为民想,拆了旧房盖新房;特困移民住进来,热泪滚滚流两行……”
目前,渭南市有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危房改造项目基本解决了特困移民的住房问题,共改造特困移民危房666户。
对环境允许,能住的进行危房改造;对居住在危情险情地方的移民,则实行避险解困移民搬迁。
自2014年以来,国家对于仍然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偏远山区、居住安全没有保障,生产生活存在极大困难的移民群众实施避险解困工作,渭南市澄城县为避险解困试点县,随后,又先后实施合阳县、澄城县、高新区以及白水县的避险解困项目工作的实施任务。
列入到移民搬迁范围内的帮扶对象,人均补助2万元。其中1.5万元直接用于移民建房补助,0.5万元用于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补助。同时充分征求移民群众的意愿,采取集中安置或是自行购置房屋等多种措施满足移民的要求。
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村支书雷武义,2016年农历大年初一,站在刚搬来的新房前,激动地对记者说,岔峪村地处滑坡危险地段,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前觉得待下去没希望,现在新房有了,沿黄公路也修到了村头,交通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让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出一条旅游致富的新路子。
水库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实施以来,计划投入资金10876万元,计划搬迁1345户,5438人。现已有177户804人搬迁到了安全、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新型社区。此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持之以恒的项目扶持,让移民群众增收致富喜欢颜
近年来,随着项目帮扶的深入推进,在移民村,一条条渠道,一口口甘甜的水井,一条条村道铺设了水泥路,一个个产业园区逐见成效,瓜果蔬菜、畜牧养殖给移民群众带来了客观的收益。据统计,2006年以来,渭南市累计投入13.88亿元,实施基础设施、生产开发和科技培训等项目8436个,覆盖到全市90%以上的移民村,直接受益群众400万人次。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移民“能安居”。临渭区官路镇云祥村是一个移民安置村。在这里,一个小小的移民水利项目引发了该村的巨大变化,一举改变了该村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
在云祥村,种植蔬菜是当地群众的一个传统产业,由于缺水,发展极为缓慢。移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3年,移民部门为该村设立农田水利项目资金25万元,新修垫方渠道670米,新修井房一座,配泵2台。这些水利设施项目的投入,让该村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680亩,受益群众385人,解决了群众浇地难、浇地贵问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该村进一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群众已发展设施农业棚瓜棚菜450亩,群众收入大幅度提升。
后扶政策实施以来,像临渭区这样,全市完成基础设施项目5810个,投资后扶资金98419.21万元,改善灌溉面积69万亩,解决了10万人次移民及当地群众的饮水困难,解决了234.74万人次的出行难问题。
大力发展移民产业,让移民“能致富”。
渭北葡萄基地,已成为临渭区移民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就是由移民群众发起,移民部门的大力扶持,形成如今的规模和效益。在渭北葡萄基地的辐射带动下,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0余万亩,年产值近40亿元,成为该区第一大主导产业。
而类似的比比皆是。大荔县平民乡严通村采取农户入股、企业经营的方式,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小区、奶牛养殖小区及奶站,扶持130户移民办起了家庭养殖,该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扶持尧头村发展豆腐产业上,白水县移民局投资11.5万元,为20户移民购置了豆浆机器,经过几年的发展,这里的豆制品已经闻名省内外,被杨凌农高会评为“放心食品”,年销售收入达300多万元,每户年平均收入达8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被誉“小产业”带来的大收益;澄城县采取移民资金与其他行业资金捆绑使用的措施,多方位扶持庄头乡郭家庄村发展经济,投放樱桃苗8600株,如今该村的樱桃种植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全村樱桃栽植达3000亩,产品远销北京、大连、广东等地,樱桃栽植移民户年均收入达10万元,移民群众大踏步迈上了小康生活。
后扶政策实施的十年来,全市完成生产开发项目1193个,投资后扶资金15286.17万元,主要完成的工程量:修圈舍8.68万平方米,种植莲藕20280亩,种植其他经济作物40716亩,种植经济林24496亩,栽植各类苗木136万株,养殖各类家禽家畜492570头(只),大棚5271棚,新建加工厂38个,绿化道路320.2公里。受益群众1010736人次,受益移民783198人次。
“贴息贷款”和“企业反哺”,撬动银行和社会资金两亿元,让移民群众甩开膀子大干
解决移民长期致富问题,是现阶段扶持的重点,资金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渭南市推出移民产业扶持“贴息贷款”办法。
安排贴息资金,两年撬动银行、社会资金2亿余元。
三条措施保证工作顺利推开,一是公示,二是跟踪问效,三是移民联保或有还款能力人担保。具体做法是,政府部门以信誉为担保,以移民家庭的直补资金为抵押,以较低的贷款利率集中快速为移民户办理贷款,解决移民群众发展产业的燃眉之急。
2013年底,蒲城县龙阳镇东王村,竖起一块大红的致富光荣榜。上榜条件是每户纯收入必须超过15万元。榜上总户数130户,其中移民33户。移民户最多的年纯收入达到35万元。
龙阳镇东王村村支书张六三激动地对记者说,从来不曾有过如此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政策。
“每人每年600元的直补金,每季度才发一次,很多人的这部分钱都零敲碎打的用了,从来都没有投在大棚种植上。”“我村引进了日光温室,这是一种新的培育方法,一次性投资三万多元,温室就可连续使用15到20年,当年便可收回投资,以后的每年仅需投资三、四千元,纯收入便可达到两万多元,2015年的收益就是30多万元。移民局给移民很多的政策、项目支持,但贴息贷款这项政策简直就是及时雨,大大破解了日光温室建设的资金难题,有了100多万元的贷款,东王村的现代农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啊!”
见到龙池镇五四村五组50岁的移民辛培利,他正在大棚里精心地抚弄礼品西瓜。“我贷了两万元,是4月16日拿到的钱,正赶上给棚里投资,解了燃眉之急那。用这些钱建了5个新棚,现在总共7个棚,光是甜瓜,一个棚纯收入就可达四、五千元,7棚就是3万多元,再加上秋延辣椒的收入,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啊。”辛培利喜滋滋地算着账,计划着自己的未来生活。“这么好的政策,我打算明年再贷3万元,再建4个棚,发展上几年,给两个娃在城里把房一买,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嘿,也曾经贷过款,但从来没有这么快就拿到钱过,以前寻情钻眼,脸看尽,情承完,最多也只贷到三、五千元。这回可好,填了两张表,村上盖了个章,到信用社不到两个小时就把钱领出来了。”龙池镇五更村七组村民李根良说。他贷了5万元,种了6棚西瓜,记者在他的大棚里,看到足球大的西瓜绿油发亮,铆足了劲地长着。
龙池镇党委书记闫青岳更深有感慨,有了贴息贷款,全镇171户移民贷到了480万元,再加上移民的自筹资金,总额可达600万元,就可以将七、八百亩小拱棚改造成无支架大棚,种植频率可由每年的两茬增加为三茬,每亩地的收入在15000元左右。
2014年,合阳县用贴息资金106万元,引入银行资金870万元;大荔县用贴息资金353万元,引入银行资金3530万元;蒲城县用贴息资金208万元,引入银行、社会资金5000万元。
如今,葡萄基地、苹果基地、生猪基地、奶牛基地……成了渭南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移民产业项目贴息贷款帮扶模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渭南的创新做法,得到了各级好评:“这种扶持方式找准了产业扶持的‘穴位\’,同时,确保贷款资金‘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为移民群众实现小康梦增添无限动力。”
不仅如此,市移民开发局找出路盘活企业,创效益反哺移民。2011年,渭南市移民开发局依托代管的西岳木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四川豪丰木业公司落户华阴市罗敷工业园区,成立了陕西旭丰木业公司。旭丰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一条年产7万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一条多层板生产线以及一条木地板生产线。双方拟定租期15年,租金2515万元。如今,企业的产品已达到国家标准,年产值8000万元,水库移民员工200余人,年消化晋豫陕刨花、锯末等废料8.3万吨,原料供应地70%来源于三门峡库区。
渭南市移民开发局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了学习、生产、财务和安全制度,协助企业清理了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历史旧账,使企业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开始反哺移民工作。目前,公司已上缴反哺移民资金260万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哺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整合各种资源,建设美丽新家园,让移民群众乐开怀
故土难离。移民搬迁不是简单的人口迁移,而是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渭南市发挥县(市、区)政府在移民后期扶持中“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的作用,按照“统一规划,作用互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要求,积极整合民政、住建、扶贫、国土、水利、林业等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移民村实施美丽家园建设项目的扶持。如今,移民村已美不胜收。
门前碧波荡漾,房后桐花飘香,自来水引到灶台旁,水泥路修到阶沿口。移民们感慨地说:“移民项目的实施,让我们家家户户不但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屋,而且建起的各种图书室、卫生所、灯光球场、健身器材等让我们和城里人的生活没什么两样。”这是记者在华阴市演家看到的情况。
走进华阴库区,河畔边,农田间,一片又一片的房屋拔地而起,一条又一条的道路伸展穿梭。电灯亮起了,电视放起来了,自来水流出来了,各种各样的车辆开到家门口,一个又一个新农村的样板在建设者的汗水中成为现实。郁郁葱葱的阡陌田园映印着三门峡库区移民管理机构历届领导风雨奔波,为民解难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苦和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连同自己的神圣使命一字一句地写进这移民生活的变迁之中。
大荔县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把移民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5年来共投入资金1.2亿元。仅2014年就统筹资金500万元,对146户特困、贫困移民的危房进行改造。目前,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部分移民已搬进新居,移民新村正在变成他们的美丽新家园。赵渡镇严通村,大荔县移民局大力扶持,现在的严通村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村,村庄里绿树成荫、道路整洁、墙面布满了民俗宣传画,在村中心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景观园林涝池,群众在新建的广场每晚跳起了广场舞。村民们开心地说:我们的生活跟城里的人们一个样。
据统计,全市完成美丽家园建设投资6818.04万元,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文化广场硬化66120平方米,路灯3000多盏,绿化4864户,文化墙3444米,粉刷151400平方米,垃圾处理设施3626户,绿化道路198.33公里,排水沟210.65公里。受益群众58480人次,受益移民10223人次。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实施科技培训,让移民群众依靠技能挣份高收入
结合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资源状况,渭南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交给移民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华州区下庙镇滨坝村一组的移民子女牛忍军,就是领到了驾校学习培训补助学费1640元,圆了他的司机梦,牛忍军已经在华州区远东工贸有限公司干起开车的职业,一年后月收入3600元,支撑起了整个家庭。富平县宫里镇当沟村村民陈佳乐在临渭区扶贫技校钎焊专业学习后,2010年安置在龙工(上海)挖掘机制造有限公司工作,目前月收入4200元。
2015年,国家出台政策,“可以探索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机制,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推行培训券和持证据报销等办法。”落实这个政策,渭南市很快启动移民子女岗前技能培训操作方案。年龄在18周岁-35周岁之间,只要符合学习要求的农村移民,都可以参加大型机械操作以及普通汽车驾驶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可持证报销。2015年以来,全市完成移民岗前技能培训(机械操作)投资512.5万元,培训移民3637人。
为让搬迁群众能有一技之长,渭南市移民部门大力开展移民技能培训。蒲城县移民局采取现场专题讲座、赠送科技宣传橱窗、发放实用技术宣传手册、科教电影放映、开设农业研讨课程、编写《水库移民科技培训丛书》、设立蒲城县移民科技培训中心,建立基层培训基地等形式,全方位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大荔县移民局对库区冬枣种植典型村进行培训,通过科技培训,使冬枣种植户全面掌握果树种植、日常管理等技术。赵渡镇赵西村村民刘爱玲去年挂果面积3亩,收入4万元,今年挂果面积增加至8亩,预计收入可达14万元。
十年来,全市开展各种培训项目3000多场次,培训人群达到305384人次,全市完成科技培训项目703个,投资后扶资金7356.65万元。
作为移民培训的延伸,移民学历教育费用补助可以说是送给品学兼优移民子女的最大福音。
2016年,华州区柳枝镇毕新社区王宿村四组的移民子女刘欢,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因经济条件差,全家人为报名学费发愁,华州区移民局及时实施库区移民子女大学生补助项目,为刘欢同学送去了6000元补助资金,使其顺利地报了名。
为解决移民家庭优秀子女上学的问题,移民部门把搞好精准扶持和加大教育扶助力度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移民子女积极接受高等教育,促进移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提高,2016年制定了《渭南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学历教育费用补助工作实施方案》。只要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计划内招生,并经正式录取后在国家承认深大的普通高等院校就读的,移民子女考上本科的,每人一次性补助6000元,考上专科的每人一次性补助5000元。2016年,全市共计投入2703.54万元,已有4990名大中专学生接受了移民资金补助,顺利进入了大学的校门。
创新扶持方式,移民好政策为农业生产安全“买单”
2015年3月,蒲城县移民局与中航安盟保险公司联合,对龙阳镇龙阳村的710亩无支柱钢结构大棚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项目,投放移民扶持保费补贴资金14.5283万元,保险金额332.16万元。
2015年5月2日、5月12日两场大风,5月13日的大雨,导致龙阳村设施农业大面积受灾,大棚棚膜撕烂,棚架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棚内西甜瓜、蔬菜植株也受损严重。受灾面积450亩,占投保面积的63%。灾情发生后,按照《蒲城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补助项目》的相关规定,蒲城县移民局与保险公司即刻磋商制定赔付方案,最终,赔付比例占直接经济损失的60%以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移民的损失。
《蒲城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补助项目》是蒲城县移民局在日常各项工作探索总结出来一项新的移民扶持政策,该政策规定,移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项目以村为单位,县移民局以项目扶持的方法和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划定有关保险公司联合实施。项目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依托,移民部门对保险公司开展的特定产业的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业务,依照保费的一定比例,为投保的移民户提供补贴,最大限度降低移民户在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项新的扶持方式实施以来,2016年至2017年,蒲城县及大荔县移民局共计投入项目资金76.8万元用于移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今年,陕西省移民办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这一政策创新。
如今的渭南三门峡库区,已是硕果满枝头。放眼东秦大地,工地上、田埂上、果园里,忙碌的身影映衬出张张充满信心的笑脸。
站在新的起点,渭南市将秉承着移民工作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瞄准新的发展目标,持续发力,追赶超越,实现移民工作、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的协调统一,在移民工作的小舞台上书写民生福祉的大文章,为渭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熊玺文/图)父亲很早去世,母亲改嫁,使得王强(化名)初中还未毕业就在社会上闯荡。王强曾有一段婚姻,离婚后,王强租来豪车开始骗女孩,从三个女孩身上先后骗走20余万元。对于自己的行为,王强说:“...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