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福仓夫妻的大棚生活

陕西日报 2017-03-16 10:14 大字
王福仓在大棚里喷洒营养液。

本报记者 武丹 通讯员 李华 雷德路 文/图

“行行行,那明儿就叫她俩来,人家超市这边等着要货呢……”

3月14日的下乡途中,记者经过位于大荔县羌白镇的新颖现代化农业园,偶然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不由得来了兴趣。

循着声音,记者掀开了27号温室大棚厚厚的棉布门帘,地里一半种着乳瓜,一半是圣女果。因为正值成熟期,棚里飘散着的全是淡淡的果香。

承包户王福仓刚刚在电话里确定了第二天来采摘圣女果的工人,热情的他摘下一颗颗红红的圣女果塞进来人的手中。“今年的市场好得很,昨天刚拉走一批,明儿可要呢,供不应求!”

56岁的王福仓,是石槽镇苏胡村一位种了12年温室大棚的普通农民,因为“全村就他一家种圣女果”而显得不普通。

原来,从2005年起,王福仓就开始流转土地,在羌白镇承包了4个温室大棚,10年里和妻子吃在大棚,住在大棚,尝试种植各种蔬果。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学习,他看准了水果市场,试图将重心转移到乳瓜、圣女果的培养、种植上。但是,“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再加上原大棚所在地的水质偏咸不合适,他的规划一直受限。

2014年9月,羌白镇白村的新颖现代农业园兴起,193座配套设施、水电管网等齐备的现代化大棚拔地而起,提供免费管理、指导、水电网等优厚条件,王福仓看到了机会。2015年,他以每亩地1.1万元的价格租赁了两座大棚,潜心学习、摸索种植乳瓜、圣女果,连续三年从“其他人不敢种”的水果中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他们的生长期一茬接一茬,乳瓜从年前两个月开始摘到6月份结束,圣女果从大年初二持续摘到5月1日;目前价格都是每公斤10元。”算起效益来,王福仓谦虚地挠着头,给出了一个粗略的数字,“一年要是挣不下个10来万元还弄这干啥!”

凭着大棚的收益,王福仓逐渐成为一个附近闻名的“有钱人”,随着两个儿子陆续娶妻生子,他们夫妻二人也到了“专职带孙子”的人生阶段。但是,王福仓并不贪图享受天伦之乐的欢愉,仍然与妻子二人坚守着大棚的致富梦,住在之前承包大棚的简易彩钢房里。

在距离新颖农业园区100米开外的彩钢房前,扫帚、水缸、炉子摆了一排,一个薄薄的棉褥子还挂在晾衣绳上,这就是王福仓住了几年的“家”。

“干大棚的人没有初一十五,没有亲戚朋友”,王福仓打趣道,“但是大棚就是我的家,待着舒服,还能看看书、学学知识。”说着,他便顺手从床头柜里掏出了《番茄高效栽培》《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等书,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如今,王福仓已经熟练掌握了圣女果的种植、管理办法,“来年我就不种乳瓜了,只种圣女果,还要扩大规模,再好好干上几年!”日前,他已经向园区交了预订金,明年再增开4个棚。

新闻推荐

大荔县 开展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本报讯(通讯员吴晓龙记者吴永刚)阳春三月,在大荔县安仁镇的冬枣温室大棚里已经是绿意盎然,目前冬枣已进入展叶期,此时田间管理逐渐步入关键阶段,该县红枣局根据这一情况,组织技术人员于3月2日在安仁镇、...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