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巷子里有人住,我还会回去
本报记者 张权伟
“哇,这么多车呀!”这是除夕那天小罗和全家人一起回到童年生长的大荔县范家镇农村时,他发出的第一句感慨。
农村的巷道毕竟比不上城市的宽阔马路,只要有一侧停着车,巷道的空间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在小罗儿时的记忆当中,自家门口的这条街道并非村里的主干道,鲜有车辆通过,偶尔路过一辆,他和左邻右舍的孩子都会跟在车子后面跑很长时间,一直看着其驶出巷子。现如今童年所在的这条乡间道路上,已被悬挂着全国各地车牌号的汽车所占领,然而小罗知道,事实上这些车都是街坊邻居的。每逢过年时节,在外打拼了一年,驾着车回家过年,成为近年来小罗他们村的“新风俗”。
回到家刚把门打开,左邻右舍的亲戚便纷纷来串门。其中一个常年在家的老邻居跟小罗的母亲说道:“你们若是再不回来,我就该替你们把对联贴上了。”这也是巷子里大家多年来的一个习惯,谁家若是除夕当晚还不回来,左邻右舍便会拿起一副对联替他们家贴上。许久未见,大家见了面仍会立刻热情地打招呼、握手、寒暄,相互聊着各自的职业和规划。但小罗却发现一个现象,父辈们倒是可以一直聊得很开心,但小罗他们这一代与儿时的伙伴们相互间却反倒因为职业的不同而有了多多少少的隔阂。这让他不禁感慨曾经吃住、学习乃至下地干活都在一起的人,短短十来年的时间便已相差各异。
作为农村出身的孩子,小罗虽已在大城市读书至研究生,但最让他牵挂的倒还是家中的那几亩地。10年前,在他们全家搬往县城时,家中那几亩土地便已承包给了远房的一位表舅。听父亲讲,这位表舅从1995年来便一直致力于核桃树的栽培研究,硬是在周围人不解的眼光中摸索出了一套让核桃树亩产翻倍的种植方法。
大年初二,小罗跟随着这位以“倔强”著称的表舅一起来到他的承包地里。经过最初十几年的摸索实验,现在表舅已经将自己所承包的土地扩增到了20亩。他指着田间疏密有致的核桃树说道:“不要想着农村的人手少了土地就一定会抛荒,我现在一个人都可以管理几十亩土地,全部是机械化操作。任何事物都要实地考察之后才能得出结论,农业的未来一定是走特色化、现代化、规模化的道路。”小罗后来回忆,表舅的这席话,让他重新认识了农业。“农民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必然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农民将不再是一个阶层,而是一种职业。”小罗自己总结道。
接下里的几天,在挨家挨户拜年的过程中,小罗依然发现有许多的贫困老弱的人需要照顾。农村的一些孩子,由于常年不跟父母在一块,性格上好多都比较闭塞和极端。在小罗他们家这条巷子里,有个孩子刚刚成年便跑到城里打工,结果被人骗着借了高利贷。“这就是我所见到的真实的农村,有让人欣喜的地方,也有让人悲伤的场景;有让人憧憬希望的未来,也有让人迷茫的当下。”
正月初五,回到城市的小罗望着窗外自己家乡的方向,轻声说道:“只要巷子里还有人住,我就还会回去。”
新闻推荐
同州大地生态文明之花盛开 ——大荔县委、县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纪实
本报记者杨小妹李艳初春的同州湖,景色醉人。依依杨柳绽新芽,千亩水面漾碧波,五彩画舫水中游,同州湖大桥势如虹。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穿梭于景区,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秀美景色。“我们大荔有这么好的地方,我...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