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记澄城县中医药产业圈子里的苦心人郑军明
????陕西医药控股集团董事长翟日强(左一)、修正药业陈副总经理(右二)、原澄城县政府主任张宏振(中)给修正药业讲解黄芩种植规模发展情况。
????黄芩采收季节
本报记者李小鸽刘李佳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述的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当年的楚国先民,穿着破衣,拉着柴车,开垦了山坡林地,创建了楚国,创立了积极进取、革故鼎新、开放融合、至死不屈的楚文化精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千秋霸业,一飞冲天,自此始也。
比古论今,千年之后,以“山林”之名,十年创业,苦心经营,矢志托起一方产业,造福乡梓,回报恩人父老的憨厚汉子郑军明。他的身上,散发着同样的震撼。于他自己,或许并不曾意料,春秋左传,微言大义,竟然与己半生暗合。“
当年,凭一腔热血,冲天壮志激荡下创办的公司,其名称,加上前前后后十几年的坎坷、机缘,直至如今逐渐清晰的脉络走向,细细琢磨,竟多能于典籍管窥,奇妙奇妙!
春雨初霁,碧空万里,洗练的万般事物纤尘不染,情怀高远,如沐春风,氤氲的空气中有种舒服皮肤毛孔的温暖。这,是见到郑军明,见到山林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时的小小感触。码放得整整齐齐数千吨黄芩用彩条布遮盖得严严实实,在支起的架子离地安睡,植物中药材的芬芳气息,混合着泥土的香味,在清新的空气中,直达肺腑,不啻为最合玄妙古法的仙家呼吸吐纳。抱绿的柳条娉娉袅袅,轻拂摇曳,其柔美意境,也架不住赶巧落脚的数只喜鹊喳喳,凭空多了几分灵性。福地福人居,相学家风水之言。
分拣黄芩品级的冯春莲婶子,属于乡邻们口中所说的“热闹人”,比及自西方进口的幽默一语,多得是本土直率淳朴,信手拈来,哈哈大笑的爽朗,自是不同于一般工厂车间里的独特风景。“一天能挣七八十块,在农村,花不完,中午还捎带着要吃他的饭。”30多个工人的工作区,多的是与黄芩二十多年打交道的“一流高手”。嘴里乐呵,手中不闲,眼下不慌。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澄城县作为药材大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壮大此刻正同风而起。一直微笑着倾听工人们插科打诨玩笑之语,时不时互怼两句,博众一乐的郑军明,堪称澄城县中药材圈子里的达人,眼前耳边的这些父老乡音,是他人生中的一段难忘回忆的注脚。“做了这一件事情,人生已然好好地体验感悟了一回。”郑军明慨然。
厚重朴实的人格潜藏沉浮通达易数
事由缘起。大抵世间万事皆可以此而论。只不过,这个缘,仅是在遍历穷通之后,灵机一动间的“马后炮”。踽踽独行,不知所踪所往时,迷茫,彷徨却又不改初衷,一意向前的忍耐坚持,谓之最实际的人生。瞬息万变,跌宕起伏的终局,是志得意满,举目望尽长安花,倘或是壮志难酬,竞得满盘复落索,全在成长中不经意间那奠基的一砖一石。
说沉浮通达,或许有些言之过甚,不过,若非不断深挖,引出他述说当年那些颇有传奇的过往,确实不会有如此之深感触。在郑军明身上,电视剧本,文学作品中那些理想化的桥段竟然活生生上演。
澄城县的一户普通家庭,是他的出身,12岁,小小的12岁,未及健全心智,理解世事,父亲遇车祸早丧。罹巨变之家,一夕之间,由母亲一人独立支撑,长姐随之辍学,农村农事对男劳力的要求,在点点滴滴中,塑造者他的心性,越来越深刻的理解,父亲逝去是对家里怎样的一种打击。大雨之时,来不及收完晾晒的麦子,看着被冲的四散的一家口粮,母亲坐在雨里嚎啕大哭的情景让他心似刀割。倘或因而心生嗔念,怨天尤人,那人生之路坎坷无疑。好在亲人每念及此,皆谆谆告诫,勿忘乡邻及时伸出的援手。“虽然邻里要先完成自家的活计才有帮忙的可能,但那份真情,家里人不知有多么的感动!”回忆过去,郑军明这样说。
虽然大姐选择辍学,家里仍然仅勉强支撑他读到初中毕业。上学期间,各种能忙活的事儿,他也基本做遍了。暑假走村串乡贩卖冰棍,寒假不停歇地倒腾卖蔬菜。在保障了自己学费的基础上,还能小小贴补家用。“夏天卖冰棍倒是容易,90年初,架在自行车上的冰棍箱子很受欢迎。冬天卖菜就比不上这了,有时候实在卖不完剩下的,拿回家挨家挨户给乡邻们送,这家一根萝卜,那家一把菠菜,挨到隔天,上门要账,毫不客气。‘婶子,昨天的萝卜几角几分\’‘大姨,那把菠菜几角几分\’,一点都不少就去跟人家要,过了一天早下到锅里吃到肚里了,只能掏钱了事,村里人朴实,知道情况,开玩笑地嗔怪两句也就过去了,下回卖不完剩下了还这样弄,跟市面卖的一个价,还直接送到家里,大家都认。”这些小时候的不易与感动,为郑军明后来的决定种下伏笔。
上不了学,打工,成了他的心思。东家借,西家凑,揣了300元来到渭南学厨师烹饪,三个月不到,分配到天津一家饭馆。初中毕业,十四五岁,开始了离家千里,孤身一人的异乡漂泊。当伙计,打下手,洗碟子洗碗,三个月的学习根本没什么所获,能做的也就是一般的帮忙,跟着老板每天采购,搬运,做苦力。转眼又是三月,熟悉了环境后,店老板将采购全权交托给他,在陌生的大城市里,勉强算是站住了脚跟。
从渭北走出的男儿,有着厚重坦诚的心胸,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品性常创造奇迹。在郑军明身上,应验着此话。偶然的一天饭后,店老板问及郑军明的家庭身世,多有感触,有意培养。末了,问他是否还想继续求学。得到肯定回答后,命运的垂青,悄悄向他走来。半个月后,老板告诉他,他可以在当地参加考试,继续上学,一切费用不必挂心。天大的好消息,砸在他的头上,让他欣喜若狂,读书改变命运,家乡老人的口头禅,他深信不疑。但落下的课程若不全部补考,考试无望,这个命中最大的恩人,积极联系老师为他补课,经过一年的复习,如愿以偿,考上了天津二十七中。三年高中,高考一役,顺利进入大学殿堂,就读天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初中高中四年的上学支出,店主一人负担,食宿也想好着落,为报这份恩情,郑军明四年里也坚持每天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己所为帮忙打理饭馆。进入大学,心思活络的他,勤工俭学,找门路,揽生意,既能保障上学期间的开支,还实现了结余,攒下了一笔存款。毕业时,他用这笔钱,还将家里进行了一次改造装修,让家人住上气派喜庆的新房子。
“学校里经常要用照片,出去洗照片,城里的学生都嫌麻烦,就把这项业务统到了我手里,跟外面一个价,大家自然乐得省事。收集的量大了,出去和外面的照相馆谈业务,赚他们的优惠。为这事,女生宿舍的宿管大妈都成了我的业务员,带着我到她家吃饭。”大学时候的生意无疑锻炼了郑军明的经营眼光。
品格,人之于社会群体,安身立命的第一要紧,给了郑军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命运转折,也给了他无限精彩的人生,同时,也悄然孕育新的未来。或许,这也正应了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人只要一直善良下去,就离幸福不远了……
凤凰飞西北为念乡情恩义
恩人的恻隐,没有令上进的少年断绝求学之路。积极的尝试,则为他敲开一扇又一扇大门。2000年,郑军明即将大学毕业。适逢微软公司校园招聘,在院系主任、指导老师的大力推荐下,外资企业破格录用了唯一一个英语未达规定要求的员工。一年实习期后,优异的工作表现,他留在了微软。此后,持续半年一格的晋升,2006年的郑军明已是堂堂微软华南市场销售总监。期间,尝试推行的人性化管理办法,一改外资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冷漠、机械,给员工们以集体的关爱与温馨,激发了更大的工作主动性,获得了更多的成绩。此举后来被公司作为范例全面推行。
“当时也是一点一滴地从普通员工做起的,觉得能留在北京工作真是可遇不可求。”郑军明坦言,“正是有那份心思,所以,一心一意干好工作,为公司努力,就成了源源不尽的动力,跟领导,陪领导,带团队,培养领导,从一个被领导培养的角色,努力到为公司培养后备人才的角色,那些年就一路这么拼过来。”
在市场部为员工庆祝生日,是他尝试人性化管理的第一步。员工中有直系亲属来北京的,部门出车出司机带着在市区内逛四个景点,绝不例外。“能留下来并最终成为正式员工的那都是最优秀的,人性化的管理可以在情感上实现交流互动,引起共鸣。要不然,培养一个走一个,那就变成培训机构了,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是莫大的损失。”郑军明谈及他当时的想法。
历经奋斗,如鱼得水的职场,任谁也想象不到,突然间,这个喜欢挑战喜欢超越的人,再次留下一片惊愕,飘然离去。辞职,奔波于职场的人们,哪一个都动过无数次念头,却最终不曾跨越雷池行动,在郑军明这里,却宛如一曲交响乐般,激昂的旋律之后,戛然而止,唯
这个决定,在旁人眼中,绝对是冲动欠思量。但在郑军明心里,却是已萦绕数年之久。话头尚需从2001年毕业返乡说起,当时的他,已出色度过实习阶段,正式成为微软一员,月工资3000元。村里的乡邻仅知当年那个经常“上门讨账”的精灵鬼,已经有了大出息,却不知道大到那种程度。回村闲聊,每月3000元的工资在村里引起了极大的非议,人们远非不相信而是开始质疑。因为,那个时节,县城公务员的工资一月也才六七百元,心思活络点早早开始出外打工的村里人,一月最多也就挣300元。3000元,难以想象!然而,在第二年回乡时,郑军明的月工资已经达到一万元,他在大学时的生意经验此时直接作用于他的销售业绩。但此次,他没有再和大家谈论这件事,小城的生活水平和村邻的生存环境,他看在眼里。
“意识观念的差异,村里确实很穷。”郑军明回忆那时的情形有些怅然,“小时候的小伙伴们思想落后,安于现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我当时已经在北京买了房子,如果没有后面辞职的选择,可能一辈子就待在北京了。”
辞职回乡,是长姐的一席劝言,也是郑军明心内早已埋下的种子。“大姐曾说,如果我留在了外地,家里欠乡亲们的情义更没法还了。”一句亲人间的良言,对郑军明触动很大。用自己的知识改变村里的面貌,改变全村人的命运。这个宛如使命般的承担,与他从此再无法割舍。
舍弃年薪30万的优渥待遇,舍弃夫妻相偕的大都市生活,回到那个生长的故乡,义无反顾地决绝,任谁也无法说服。
2000年左右,正是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的大迁徙之时,无数怀揣梦想、知识、技能的人才涌向沿海地区,寻找弄潮的良机。心念故土,心怀乡亲恩义的郑军明却在此时,毫不犹豫地飞了回来,飞回西北,飞回小小渭北县城。不是他认不清时下形势,也不是他自负浅薄,只因他乡梧桐树,非是久栖之地。青鸾火凤,长随西北,恋恋其声,华华空空,展翼高飞,穷目难追。
十年一剑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回家,载着希望;回家,带着欣喜;回家,要大展拳脚。
回家,自己能干什么!郑军明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定在了黄芩这味中药材上。
澄城县位于渭北旱塬东北部,地处黄土高坡,海拔600米~1100米,年均日照时数2395.7小时,平均气温12度,土壤肥沃、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气候适宜,是生产品种优良、药性独特的中药材的最佳地区。澄城县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曾盛产中药材100余种,尤以远志名扬四海,被海内外誉为“澄志”。所产道地药材质量上乘,市场紧俏,为区域农民增收的“钱袋子”。而家乡澄城县雷家洼乡里庄村的父老乡亲种植黄芩也已成为习惯。自2001年试种成功,到郑军明回乡创业时已有7000亩,且种植面积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黄芩生长期三年,亩产900公斤,除第一年种植需要劳动力外,后两年自行生长,基本不需照料与投入,节省了农资成本,农民则可以摆脱土地庄稼束缚,出外务工。收成之时,面向中成药厂,按公斤,分规格销往四川、山西、广东等全国各地,可实现亩产2000元的利润。相比较而言,好过小麦玉米太多。
回到家乡的郑军明几经考察,决定就从黄芩入手,做黄芩中药材初加工,包括收购、储藏、切片等初级环节,解决乡邻的销售之忧。时值2007年澄城县招商引资工作开展,能人创佳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开展。郑军明踊跃回到家乡进行创业发展。立项、办手续、办环评、征地。2007年8月澄城县山林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典型,连续三年成为全县的观摩点。
但创业的艰辛远非一帆风顺,也远非头顶耀眼的光环般绚烂夺目,期间的艰难与心酸,郑军明从不曾对外人道起。资金,横在民营企业的经营道路上的拦路虎,同样让郑军明吃尽苦头。十年间,不曾停歇。2008年,建好的设备装机调试完成,却硬生生不能投产,徒叹奈何!为此,他多年的积蓄被耗尽,回来时带的资金被套牢,北京的住房一度抵押给朋友,欠债,欠债,欠债,长达八个月的一次资金周转难题,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都像毒虫般在噬咬他的神经,高额的利息,滚雪球一样推着公司走向毁灭边缘。
“他太坚强了,在那么困难的时期,只要在员工面前,别想看见他不悦忧愁的表情。最难的那八个月,也就欠了员工两个月工资,随后,说什么都要先补发员工工资。说实在的,那时的困境是银行的业务员把企业给坑了,银行系统收缩银根出了政策规定不贷,业务员承诺说能贷,然后就是不停地拖延拖延,导致企业资金链崩断。”与郑军明一路打拼过来的王翠茸说。实质上,沉重的压力早已令他透不过气来,所有的坏脾气只是没有在同事面前表露而已。
寻找出路,一定要寻找出路。尚未腾飞,怎可堕落。顾不得什么挫折与沮丧,只要能保住公司,保住企业,保住一腔热血,踌躇满志为乡亲们做些事业的那颗初心,一切都值得尝试。朋友的资助,解得了一时之困,解不了一世之忧。那份对使命的担当只有稳稳地扎下根子,才能成长壮大。
上帝最是垂怜执著而不放弃的人。原任县委书记吴蟒成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就协调银行给他贷了50万元的救急款,帮他渡过了难关。但企业在市场的大浪里前行,资金永远是发展道路上最爱与企业开玩笑的主。说断就断,常常让他措手不及,欲哭无泪。
小小的山林公司,像海浪中漂流的孤舟一般,一边前行,一边探求生机。2014年,上海Q、E版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进入郑军明的眼中,上市,上市是唯一的出路!2015年,山林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组织包装项目,寻觅有力的合作伙伴。一场场的路演,郑军明不遗余力,只期待能有志同道合者为这艘载着改变命运希冀的小船指示航向。
终于,这个不服输的中年汉子的身影,走进了陕西医药控股集团的视线之中,集团董事长翟日强2016年刚过完年亲自带管理层一行过来调研,考察当地黄芩等中药材的产量、面积、品质。随后兼并注资,搭建平台,建设澄城县渭北中药材储备库的新事业揭开篇章。从此,十年艰辛路,终于迎来了曙光,加入了医药国企的大军。有人说,郑军明命好,但郑军明心里最明白,守得云开见明月,他知道他自己没有退路,只有使命和责任,就是这一份使命和责任,才把企业带入了广阔的天地。
有魄力,有扭转乾坤的器识与担当。这是公司经理张建英相处十余载对郑军明最深的感触,“只要是为了企业,为了村里的黄芩,再难的事情他说要做到就一定要做到。思想很前沿。”
不过,最令郑军明高兴的是,2016年澄城县的黄芩产业纳入《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之列。这个结论的背后,则是他最为关心的黄芩产业拉动群众致富的未来。
其实,经过多年发展,澄县中药材已是渭南中药材种植集中面积最广的区域,也已成为该县区域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全县仅远志、柴胡、黄芩种植面积累计达10万余亩,一般一茬2年~3年,年产量超过2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左右。庄头乡作为全县中药材产业重镇,种植面积已超过3.6万亩,辐射带动种植农户3500余户,实现了人均一亩药,药材收入占当地农民户均纯收入的40%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见到了璞地村的种植大户,谈起中药材,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三年一茬远志每亩收益在1万元左右,若种黄芩收入约7000元左右,柴胡也能达到6000元以上,效益远远高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而且道地药材种植基本不用浇水、追肥、打药防虫,生产简单,作务粗放,无须轮茬,省时省劳,有利于土地大面积流转,群众可长年进城经商或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如今,陕药集团山林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年收购经营各类中药材1000余吨,拉长了中药材产业链条,提高了当地吸纳就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被评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渭北中药材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2012年度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后悔?后悔过。一段时期内家人的不理解,创业的艰难与压力,怎可能不后悔。”郑军明毫不讳言这个问题,“可是,如今能够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还得庆幸当时没有因后悔而退缩。”
“骏业宏图”这是郑军明简陋的办公室里醒目的一则书法作品,笔法雄浑厚重,刚健有力,而他的脑中,澄城县黄芩的未来,更是光明辉煌,全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国家部委刚验收通过的《澄城县国家黄芩种植与加工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验收》,国家认定的“黄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陕西省药用植物黄芩科技示范基地”“陕西中药材之乡”多项美誉在手,开发黄芩地上部分黄芩茶、黄芩牙膏,提取有效成分推出保健饮品,这些都是让他做梦时都会笑醒的大计划。
他心里更感恩的是省市县三级领导,在黄芩产业发展上,无论是在产业发展规划上,还是在政策支持上,所给予的支持和引导,而时下,他牵头组织的企业+协会+农户的中药材经营模式,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具有地区优势的道地药材为依托,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稳步和快速朝着绿色化、规范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围绕特色中成药、保健品的开发生产,做好市场信息的搜集和传递,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分析,为中药材种植者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和培训,推动澄城县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使之真正成为全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以一种更符合人体肌体修复治疗的理念被世界推崇,应用范围日益扩大,除用于临床治疗外,已经成功地被广泛应用到保健食品、饮料、化妆品、饲料添加剂、杀虫剂等众多领域。今天的时代,它所彰显的中华文化元素同样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在重视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导向与呼声中,郑军明,一个勇立中药材经营潮头的苦心人,终于等待来他所深深期望的光明。他的使命是,将不断扩大澄城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的规模,并不断拓宽澄城县黄芩成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扩大澄城县药材的市场份额、做强陕芩品牌,努力打造一流的中药材明星企业、药材之乡。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郑军明、黄芩、澄城县、中医药,一环一环,必然环环相扣,牵连在一起……
新闻推荐
张莉 1972年生,澄城县环境保护局污染防治股股长。她认真学习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重大理念和政策举措,具有较高的政策业务水平。干工作自加压力,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对...
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