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澄城百姓营造绿水青山
抓一把手 一把手抓
责任落得实 压力传导好
澄城县的环境状况曾令人堪忧,一度处于后进,群众反响很大。为破解这一难题,澄城县提出治污从“头”做起,坚持用“问”解“题”,让环保工作“干”出实效来。
对此,县委书记程军要求,补短板就是要让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依法履行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整体推进局面。
去年以来,澄城县先后出台《关于明确澄城县环境保护工作职责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行主体的通知》、《澄城县27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方案》等系列文件,让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这里得到了很好体现,有力提升了环境治理能力。
“坚持每月召开政府常务会或县长办公会研究环保工作,坚持现场一线督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澄城县县长白泉朝说。据了解,这是澄城为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短板推出的“硬招”,不少部门一把手都立下“军令状”。
在落实环保责任的同时,澄城县还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全省第一个成功侦办非法炼铅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污染环境刑事案件,全市第一个执行“按日计罚”。截至目前,办理污染环境刑事案件1起,逮捕2人,行政移交案件2起,行政拘留3人,查封扣押3家非法企业,对1家未批先建规模化养殖场责令恢复原状,在全县形成了打击环境污染的高压态势。
精准施策 挂账销号
用足绣花功 巧治无缝隙
“力求精准,以巧取胜,综合施策,又细又实,才能把环保工作落到实处。”澄城县环保局局长李云鹏说。
一年来,当地环保部门协调各方环保力量,调度各类环保数据,聚精会神分析污染特点,全面梳理查找污染源,在精准施策上用足了“绣花功”。据统计,澄城县2016年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260人次,车辆370台次,检查企业487家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53份,立案查处21家,承办群众投诉81起。
作为“生猪养殖大县”的澄城县,不科学的畜禽养殖布局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和投诉不断,对此,县上全市首个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力求彻底根治规模小、治污差、乱排放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找准污染症结后,澄城县在去年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群众投诉中,一个月内对富康养殖场1800头猪的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清栏关闭,并责令恢复了原状。除了养殖业,当地还以治理“散、乱、污”为抓手,对露天煤场污染、道路抛洒扬尘污染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等3个重点领域实施综合治理,夯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群防群治取得实效。特别是对落实扬尘管控6个100%不力的单位实行“一票停工”和“按日计罚”。
去年以来,澄城通过推进电厂脱硫脱硝除尘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升级改造等工程,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污染减排考核任务,实现了污染源监管的“精准打击”和“无缝链接”。
治霾保蓝 优化发展
满意率提升 满意度提高
在一系列既“实”又“巧”的环保措施推动下,澄城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据国家统计局渭南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澄城公众对城市环保满意率达90.34%,位居渭南市第一。与此同时,陕西省环保厅今年首次公布了第一季度全省122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澄城县名列渭南市前茅,环保目标责任考核排名跻身渭南市第一方阵。
澄城经济发展并未因严抓环保而受影响,反而稳中向好。陕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澄城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同比下降12.4%,燃煤量同比下降18.7%;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
澄城在治污上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先对环境监管项目做到未雨绸缪,根据治污方子“对症施治”。同时,还制定实施《铁腕治霾·保卫蓝天2017年“1+10”行动方案》,通过各类政策引导经济转型,优化经济发展。
如今,从100兆瓦农光互补生态光伏产业园到龙首坝万亩农业生态公园,从尧头窑万亩油菜花到壶梯山万亩生态苹果产业园……一幅幅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美丽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 (雷军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电达)记者昨日从陕西煤炭交易中心获悉,5月5日,陕西煤炭综合价格指数为150.7点,较上期下跌1.3点,同比上涨61.6点,对应陕西煤炭综合价格395元/吨,较上期下跌3元/吨,同比上涨162元/吨。其中分品...
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