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曲江原 第一眼大口井钻探记 □石文书

西安晚报 2017-03-26 06:05 大字

作者绘制的高原地带辐射井示意图

作者设计的钻杆转动扒手转轮

《西安地理》版《井的故事》曾登载一篇《曲江原上第一眼大口井》的文章,当年我曾为这口井的钻探提供过技术指导,亲历了打井的过程。

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我在市水利局规划设计队工作。我是在西安建筑工程学校(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前身,后并入长安大学)上的学,学的是给排水专业。毕业后先分到建工部设计院工作5年,1964年调到西安市水利局规划设计队工作。在1967年、1968年两次“积代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后,曲江原的春临大队想打大口井,但他们没有技术,当时春临大队负责人看到我的材料后,就到市水利局找我,希望我能在技术上给他们帮忙。

于是我跟他们到了春临大队,看到他们在村东北角已挖了一个大坑。当时村子里很穷,没有设备,没有钢材,我先和村支书杨汉民商量打辐射井一事。杨汉民是师范毕业的中专生,三年困难时期返乡的知识分子,他聪明好学,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要打成大口井,我设计成框架结构,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内,可放混凝土预制桩,这样可以节约钢材。井壁厚度四十厘米(很薄),井筒采用沉井方式,即在打井的地方,先做出井筒,而后在井筒内挖土,井筒靠自重下沉。当井筒下沉到水下十米时,井筒变形了,成了椭圆形,自重不够,下沉速度太慢。井筒外的积水和泥浆像野兽一样吼叫着向井内涌入,造成人心恐慌。我给村支书杨汉民说,不能下沉了,为了安全暂时停下来。

当时我在报纸上看到澄城县打大锅椎井的报道,文章说:“深井钻机打的井,水很少,水泵一抽就干了,而大锅椎打的井 ,水比较多。”根据这个情况,我分析了深井钻机打的井,口径只有20-30厘米大,而大锅椎打的井,口径在60至80厘米,由于井径大,出水就多。根据这个原理,我设想在井内向井外钻水平孔,这样出水的孔多,出水面就大,那么水就更大了。这个设想,坚定了我打辐射井的决心。

刚开始我曾想用洛阳铲打水平孔,但这种方式打不远,速度也很慢,后又设计用钻的方式。当时条件艰苦,没有这些设备。因当时我是在水利局工作,我把打大锅椎井的想法向局里军代表侯大象作了汇报,他同意批给我一千元的实验费。这样,钱有了。

当时没有钢材,也没有钻杆,我们找到市乡镇企业局,局里给批了300公斤钢材指标。我买了无缝钢管,作钻杆用。钢管要加工成钻杆,去哪里加工又成了问题。当时春临大队有一个青年在西光厂工作,他知道此事后主动承担了加工任务,钻杆的事解决了。高压泵从哪里来呢?在浐河道当时有一个水电局排灌站,那里有一台多级泵,经协商,对方同意借给我们使用。为了节约运费,我用手推车运输,从浐河上长乐坡时,由于手推车体积小,多级泵又重,我用尽浑身力气也无法推上坡,最后花了一毛钱请一个小青年帮我,他在前面拉着,我从后面推着才上了长乐坡。

除了钻杆加工,我还设计了一个钻杆转动扒手转轮,高压水泵胶管通过转轮送给钻杆而不漏水。

钻孔的工具齐全后,我让杨汉民书记安排人,准备钻孔。村里安排了多名男女青年劳力,上午即开始下井安支架。由于木杆在水里有浮力,刚支好,水面一上升支架就倒了,一直到下午3点多才支好。之后让地面上的人开动高压泵,高压水通过钻杆,直对着井壁预留孔射去,而后人工扳动转轮,同时推动钻杆,瞬间一根3米长的钻杆就钻完了,从孔里流出来的水流像筷子粗。依次钻进,水柱越来越粗。消息传到村里,书记、队长、社员都来了,在井周围围观。围观的人有的也下井帮忙,井下人也增加了。直到将钻到60米时,钻杆用完,这时孔里流出的水,有碗口粗。这时,天也黑了,就收工了。

第二天,就要过年了,队上就暂停了打井,我也去外地探亲了。之后春临大队继续钻探,终于打成了曲江原第一眼大口井。省上对黄土高原打成第一眼辐射井很重视,马上拨款,春临大队又打成第二、第三眼辐射井。

省地下水专家白慎行师傅,把打竖井的井架放倒,改成水平钻机。根据几年打辐射井的经验,在不同的高原地区,打不同的辐射井,我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辐射井配套系统。后来在西安市郊区陆家寨村西,打了一眼正副筒辐射井,在狄寨原夏寨村打了一眼正副筒辐射井,在长安县炮里原韩家寨也打了一眼辐射井。

黄土高原辐射井技术曾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新闻推荐

再喊一声“改焕哥”

姜华和王改焕两家的合影。本报记者张江舟摄本报记者张江舟“当年我们下乡的时候,坐的是大卡车,三十来个人都挤在车斗里站着。从西安去澄城县要开八九个小时,一路上都是土疙瘩路,摇摇晃晃一整天,好多人...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