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给父亲写年谱

安康日报 2017-03-01 09:43 大字

年谱大多是研究者写给名人的。2016年整个夏天,在岚河畔家中的书房里,我却为一个普通的人整理编纂了本年谱,这便是我的父亲。

父亲名杜均安,又名杜一平,汉中南郑县安坎乡泉西村人,生于1903年,1954年毕业于汉中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同年分配至安康地区兽医站,年底调岚皋县农牧局畜牧兽医站,1992年退休,1998年去世。一生坎坷,命运多劫。

水有源头树有根。杜氏从何而来?这是年谱首先要写到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专程回了趟南郑老家寻找家谱。四天的实地探访,得知杜家湾、杜家庄房祠堂原均有谱,毁于“文革”。 走访得知,杜氏原住湖北省孝感,明末清初移民陕西省南郑县安坎乡杜家湾。杜家湾杜氏后向周边扩居,先后迁马槽、西沟坝、老鹳沟、濂水镇雅河村杜家庄房、小南海镇水桶坝。在濂水镇雅河村杜家庄房遗留有杜氏先祖杜恭墓并杜氏祠堂。祠堂大门有乾隆二十六年牌匾一块,内容为“葛天遗老”,大门对联为“耕读两途教子常光前代,忠厚二字传家永裕后昆”。祠堂内侧墙壁嵌有一石碑,碑文记载杜氏迁徙情况,并记载杜氏三兄弟从湖北孝感外迁时将一铁锅破为三块以做以后归宗相认标识。另两兄弟分迁陕西省白水县和四川省南江县。现几处杜氏后裔鲜有走动,字派不一。

杜家湾村1933年曾是中共地下党陕南特委机关所在地,由当地游击大队整编而成的南郑县红军独立团骨干成员,多为杜家湾人。祖父名杜英春,是位本份的农民,1941年父亲11岁时被国民党拉了壮丁,再无了讯息。父亲为奶奶岳丽鞠大,奶奶削瘦,小足,初识字,不喜食玉米,嗜酒,人聪慧,口齿伶俐,善女红,随手可绣花朵,我们这辈的名字均为她起。1979年她去世时81岁。

父亲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夏天,到大道河乡红星社下乡,常到时任社妇联主任陈帮喜之家谝工作、吃饭,便与陈帮喜家长女后来成为了我母亲的廖超凤相识了。父母自由恋爱,1957年“国庆节”举办了简朴的婚礼。父亲首次进岚皋时还没有公路,他是身背行李步行两天从安康到岚皋的。1959年11月7日,父亲在一本笔记本里以“首次飞驰安岚路”为题,记叙由岚皋到安康乘坐县交通局小卡车沿途所见景物之事。笔端洋溢着对第二故乡岚皋发生的这一开天辟地变化的殷殷之情。

历史的烟云渐行渐远。为了弄清过去事情的准确性,在整理父亲年谱关健期时,感谢档案管理部门,他们帮助我在山堆似的干部档案里,找到了发黄的已故去18年的父亲的档案,使我在相关记述时,有幸尽量做到了精确。

1969年6月3日,父亲填写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登记表,要求回南郑县高台区安坎公社泉西大队原籍落户。同月11日,岚皋县革命委员会下放分配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原审批意见为“同意回原藉农村,路费由迁出地区发给。每人发给安置费50元补助。”1970年春,全家迁回南郑老家。一辆敝棚解放牌汽车连人带家具、衣被、灶具送到了南郑县杜家湾马槽落户地。

“空腹有诗衣有结。”汉中农村的10年生活,贫寒而卑微,家中孩子多劳力少,父母一年的工分换不来全家的温饱,二、三月青黄不接时,常常刨挖自留地还未长大的洋芋充饥,有时还采摘田里的苕芽,攀撷树上的槐花掺入主粮填肚。家里经济拮据,一年难有一套新衣,六兄妹常常小的穿个长高了的破旧衣服。忧衣愁食中,父母历尽艰辛让我们兄妹都上了学。

1979年的春天,天气格处的温暖,在北京城吹来的“拨乱反正”春风拂面下,父亲“中右”冤屈得到了平反,公职得到恢复。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恢复工作后的最初几年,父亲写了很多古体诗,大部分随手用毛笔小楷创作在县药材公司单张空白记账凭证背面,夹在手边的书页里。在父亲留存下的一本枣红色笔记本里,大多记载的是工作上的事,弥足珍贵的还留下了他阅读过几部文学书籍后写的读后感,每篇均在数百字以上。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父亲退休后,加入了母亲照看孙辈的行列。我们兄妹多,虽都是独生子女,但小的领大了又有小的,照看了哥家的女儿,又看管我家的儿子,再接送妹妹们的小孩,忙了东家又顾西家,把爱倾力给了儿孙们。

1998年清明节后的笫二天,因冠心病住院大半年的父亲终因医治无效,被病魔掠走了年仅六十八岁的生命。临终之前,他不让我们告知远在云南边防部队参加中国边境笫二次大扫雷的小弟,让他安心军营,为国尽忠,为我们后辈做人做事树下了永远的标尺。三个月后,岚皋县武装部与云南边防排雷指挥部取得联系后,小弟通过部队首长才知道父亲逝世的消息。正在扫雷部队采访的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站站长孟大雁大校,得知这一消息后,带领《中国边境大扫雷》多集电视纪实片摄制组一行,随扫雷部队某部连指导员陈利民,陪着小弟文凯,单篇采写了父亲和文凯之间的故事。

父亲去了,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思念。1998年底进入大寒后,依照岚皋丧葬风俗,我们为父亲修了坟头,立了墓碑,我为父亲拟写了碑文。作为我们平凡人对逝去亲人最朴素的怀念,便是希望后人长久的记住那刻在墓碑上的悼念。

生活素描

□ 杜文涛

新闻推荐

产地与市场对接让成都人吃上地道白水苹果

张亚锋实习记者杨泽星继白水苹果在重庆“甜蜜相渝”之后,11月13日,以“陕蓉情·金果梦”为主题的“2016年陕西·白水苹果品牌成都推介会”在成都成功举行。本次活动让白水苹果进入国内大中城市高档...

白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给父亲写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