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逆袭”成金花 来自一棵蒲公英的“自述”
□本报记者彭辉
本报通讯员张小寒
我是一棵蒲公英——对了,就是你经常在野地里看到的那种野草。早春时节,我绽放出朵朵小黄花,传递着春天的讯息;黄花凋谢,我长出白色的绒球,随风飞舞孕育新的生命。
你见过的蒲公英多是一棵、一簇,顶多是一丛,连绵800亩的蒲公英你见过吗?在威海市文登区泽头镇,就有这么一大片壮观的蒲公英种植基地。基地的主人叫姜士靖,是一位来自省城济南的客商,她在文登注册了公司,专门种植蒲公英,开发蒲公英产品。2018年3月,她在泽头镇东程格村播下第一颗蒲公英种子,我们兄弟姊妹们就在这里聚集、安家了。
为什么把种植基地选在文登?姜士靖没少费心思。她向植物药物研究方面的专家取经,了解到空气、温度、水等自然环境是影响蒲公英品质的重要因素。文登在北纬37度黄金线上,年均气温11℃,再加上大片的沙质酸性土壤,这些都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优越条件。
种植基地聘用了60多名工人专门负责除草,不施用一滴农药和一点化肥,虽然亩产因此低了一半,除草期人工成本每月高达10多万元,但却让我们个个保持了纯天然的品质。
每逢花期,我们就是一大片风景,种植基地就变成了一处休闲旅游景点。种植基地和旅行社合作,还在微信朋友圈里进行推广,把城里的大人孩子们请来,让他们采鲜花、摘鲜叶,把春天的气息带回家。现如今,生活水平高了,人们对绿色纯天然的食品、饮品更加青睐,种植基地就开始探索蒲公英的深加工技术。姜士靖四处拜访高校院所,联合设备厂商对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深度研发创新,采取了气泡翻滚和清水喷淋法清洗,将揉捻加工和发酵融为一体,还升级杀青和服软工艺,30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蒲公英茶,不仅有效保持了营养,产品色泽和口感也较传统产品有了极大的优化。
我们这些原先生长在荒野毫不起眼的野花野草,如今身价倍增:用蒲公英茎叶加工的蒲公英茶卖到每斤500多元,是市场价的十倍以上;三年蒲公英根茶每斤100多元,用花尖制作的花柄茶更是卖到每斤600多元。听说基地正在研发蒲公英面条、蒲公英豆腐,到时我们将被端上人们的餐桌,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更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周围的老百姓因我们得到了实惠。“基地+农户”的运营方式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的农民参与种植、增收致富,基地还吸纳220多名农民就业,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
眼下,农业“新六产”是个新鲜词儿,我们就是托了“新六产”的福,种植基地一产推广绿色种植,二产加强产品研发,三产拓展营销渠道,我们这些“野草”就这样嬗变成了“金花”。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文登经济开发区以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
文登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文登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