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后村南果北种蹚出脱贫新路

大众日报 2018-07-09 06:23 大字

□本报通讯员林燕洁荣海婷

走进威海市文登区米山镇西山后村,听到最多的是嬗变:几年前还是米山镇的一个省级贫困村,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如今却年发放工资款60多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300多万元,成功摘掉了“贫穷帽”。

西山后村紧邻母猪河,在3200亩土地中,耕地占1800亩,却大部分闲置。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村党支部对200多亩地进行平整,溢出100亩边界归村集体所有,吸引了汇润实业、种养大户等实体经济到村投资,年增收8万多元。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足土地文章,才能带领群众走上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脱贫新路。”镇党委书记陈金说。

通过外出考察,村支书于建福发现,紧邻母猪河的西山后村地下为沙土土质,非常适合种植南方水果。为啥不把南果引进来,既能卖钱,又能观赏,一举多得。

2015年6月起,村里开始筹建20个冬暖大棚,种植了红心火龙果、木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经过不断摸索,终于实现了“南果北种”,弥补了本地果品市场的空白,2017年实现收入50多万元。

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敢想敢干的村“两委”班子积极融入镇域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集综合服务区、休闲垂钓区、拓展训练基地、F4赛车场、儿童嬉沙主题乐园于一体的生态园区,成立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镇党委牵头对西山后生态园进行了股权改革工作,同时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村民购股、合作入股”的股权构成形式,让“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脱贫产业步入了正轨。

新闻推荐

幼儿查体工作近入尾声

本报文登6月27日讯(通讯员刘海颖)为更好地了解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传播,保证在园幼儿的身体...

文登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文登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