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王睿哲
201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成果。调查显示,我国志愿服务社会参与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社会志愿者队伍已经形成规模,成为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青少年志愿者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当前社会志愿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志愿服务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引导中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育中学生志愿服务文化自觉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是一名中学生志愿者,与在校同学一起有着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近期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调研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对中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一些思考。
一、中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
1.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经调查在17大志愿服务类型中,目前中学生志愿服务前四大类主要涉及文明风尚(35%)、老年关怀(21%)、环境保护(15%)、儿童关爱(12%)等领域,涵盖文明交通、文明旅游、助老扶幼、生态环保等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中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分类。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普遍依靠三大类志愿组织。第一类:中小学校,由校级团委组织发起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第二类:社区,由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组织开展的社区文明创建等志愿活动。第三类:社会志愿团体,由在民政部门或志愿服务网站注册的社会团体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
3.中学生志愿服务评价。国务院公布的《志愿服务条例》、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学校必须开设志愿服务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在此背景下,很多省市都将学生志愿服务纳入综合实践课程管理,规定学时和学分。以山东省为例,高中生需要将志愿服务经历上传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国内部分高校也将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参考依据。
二、当前中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1.志愿培训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虽然很多学校、社区和社会志愿团体在开展活动前会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但多数针对中学生志愿者的培训仅限于志愿理念和志愿精神等理论范畴,而关于志愿服务的相关辅助培训,如文明礼仪、安全自护和救护以及志愿者心理调适等内容几乎没有,更谈不上志愿者所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2.志愿组织缺少专项经费,志愿者缺乏安全保障。志愿服务具有无偿性,但志愿服务是有活动成本的,目前中学生开展志愿活动缺少专项经费,多数情况下是由家长和企业承担。虽然我国出台相关法律和文件要切实保障志愿者的权利,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然而志愿组织由于缺乏经费和风险保障意识,总体上对中学生志愿者的安全保障措施还远远不够。
3.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较为淡薄,创新性不高。目前中学生志愿服务大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志愿活动,如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文艺汇演、大型运动会服务等。?在校内的志愿服务中,一般以校园卫生清理、校内活动场地服务等为主。在校外开展的志愿服务主要分为生态环保、文明创建、爱心帮扶三大类,生态环保类志愿服务目前主要体现在为社区打扫卫生、进行环保宣传等;文明创建类主要是开展文明交通引导、文明旅游宣传以及到景区、医院、车站、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地方进行秩序引导、现场咨询等便民服务;爱心帮扶类志愿服务主要体现在到特教学校看望孤贫儿童、去敬老院陪伴老人或进行爱心义卖等。这些活动对专业技能要求低,活动辐射面较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成就感相对较低,很容易就流于形式。
4.中学生志愿服务缺乏有效的诚信监督和激励评价机制。诚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也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志愿服务活动记录存在虚报现象,学校也缺乏对失信行为的监督机制和对失信学生的惩罚措施。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加入志愿活动内容,可作为学生评优选先和高校选拔招生的重要参考因素。但在实际考核环节中,学校对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考核大多数是以假期中服务单位或社区的盖章证明为依据,不以活动创新性和服务效能为依据,存在着“走过场”现象,因此很难发挥志愿服务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导向作用。
三、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推进策略和建议
1.要为中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保障和便利渠道。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面临安全、经费、技能等诸多挑战,依靠自身力量很难解决,这就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密切配合,为中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平台。建议将志愿服务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校级层面设立志愿服务专项工作经费,并通过开发志愿服务校本课程等方式,广泛利用团队日、班会开展志愿服务基本要求与知识、志愿者权利和义务、安全知识等通用培训,设置专门学时开展应急救援、心理辅导知识等专业培训,根据志愿服务实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培训等,为中学生开展志愿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同时要发挥公共社会资源效益,加大城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开放力度,为中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提供便利。
2.要开发适合中学生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中学生志愿服务要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更要注重志愿者自身素质提升。要开发符合中学生志愿者意愿、社会效果好的特色服务项目,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吸引力,既要为他们提供奉献、回报社会的机会,也要让志愿服务成为锻炼中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的育人平台,让广大中学生志愿者从志愿服务中感受到自身价值、感受到社会认同。要根据中学生的学业实际和能力,?突破集中式志愿服务的限制,提倡“碎片化”志愿服务,鼓励青少年“人人都是志愿者,随时随地做公益”,真正把志愿行动作为一种行为习惯。
3.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提升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动力。完善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长期保持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依据团中央《关于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的意见》,探索形成依托“志愿中国”信息平台开展中学生志愿服务评价的长效机制,推动中学生志愿者注册、志愿活动发布以及志愿服务记录都在“志愿中国”信息平台完成,由各志愿团队对中学生愿者服务数据进行填报把关,学校和社会对公开的学生志愿服务数据进行监督,提高中学生志愿服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中学生志愿服务评优选先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可靠依据。将志愿服务作为中学生入团的前提条件,在开展中学生“推优入党”工作时,将是否在注册志愿者中发挥骨干作用作为考察内容,提高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力。
(作者系乳山市第一中学学生,常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善于探索志愿服务活动新途径,曾整理并提交了多条改进、提升志愿服务活动效果的建议,被当地志愿服务机构采纳并运用。)
新闻推荐
自开展违建拆除工作以来,午极镇始终将违建拆除工作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首先发挥各村两委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其...
乳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乳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