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屋村 商周文化遗存地
□晚报记者 孙洪师
通 讯 员 王艳坤
周 杰
王 甜
在滨博高速阳信出入口不远处,坐落着一个叫做李家屋子的村庄,村里的李姓在明朝中叶的时候,从陇西之地迁到了沾化,后又从沾化区冯家镇久山村迁徙到了这里居住,并延续至今。
根据李氏族谱记载,村子的名称源于这里早先有几间屋子,迁居此地的李姓先祖在此开荒垦地,繁衍生息,尽管偶尔会有雨水冲出一些瓶瓶罐罐,但没有人意识到这里曾是先民生活过的一个大村落,直到滨博高速修路之时,抢救性地进行挖掘,发现了这里有着一个高度发达的商周文化遗址。
相关资料显示,该遗址最早年代起于晚商,为晚商村落,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发掘的墓葬皆为竖穴墓,葬式为头北脚南的仰身直肢葬。其中还有两座墓葬由碎陶片做椁,而且发现了大量晚商的盔形器碎陶片,学术界认为这种盔形器很有可能是制盐用的。由此推断,此处在晚商时应该距离海边较现在要近得多,是商代版图中的一个近海之地,也是一个制盐较为集中的地方,更是商盐古道。
同时,遗址也发现了大量商代的牛、猪、狗、鱼骨以及蚌壳、鹿角,为复原这里以前的自然景观和人类生活场景提供了科学资料。另外,考古发现证实,这里几经变化,从商朝的一个村居到两汉时期变为墓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又有人居住,宋元时期又变为了墓地,直到明初时期,又再次成为人类的活动区域并定居附近,前后延续了三千年的时间,对研究渤海西岸的文化历史和人类迁徙居住具有重要的范本意义。
另外,李屋村所在的水落坡镇,也有着丰富的人文故事,该镇素有黄河故道、大禹泽地、齐源盐署、家俱之城的美誉。传说,早在远古时候,黄河携带高原的沙粒,淤积出一片新生的土地。由于洪流恣肆,依然水患为虐,到处一片沼泽。大禹治水,疏通九浚,此地水落坡凸,春来绿意浓郁,名字被称作“水落坡”。从此这里的人们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11月12日,工人在山东乳山亚细亚机电公司汽车连接线车间内作业。地处山东半岛的乳山市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承接韩国纺织染整产业的基础上,抢抓中韩自贸区机遇,引进机械加工、汽车配件等产业...
乳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乳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