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初心系执行 担当暖民心

山东法制报 2021-12-10 13:46 大字

执行是人民法院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执行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也直接关系到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作为一名执行法官,威海荣成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执行局一团队负责人刘宁,七载法院路,始终不忘司法为民的初心,以担当回应老百姓的期盼,用真心传递司法温情,彰显了执行法官的初心和责任。

临危不惧妥善化解执行难案

刘宁到执行岗位以后发现,要干好执行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不惧风险的勇气和冷静处理问题的智慧。对于自己经验和学识方面的不足,刘宁主动加强学习,工作忙没时间学习,就利用下班和周末“充电”,不懂的地方就上网查、请教同事。几年来,他不仅学懂弄通了相关法律知识,还将学习延伸到与执行工作有关的会计、心理学等领域,并考取了相关资格证书,为做好执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宁接手了一起至今想起还后怕不已的案子。 2018年初,被执行人李某承租了某村的养殖场作仓库使用,当李某得知养殖场要被征收时,便购买大量海参苗投到育苗池内,妄图讹诈政府的补偿款。在法院判决解除他与某村委会承包合同后,李某不仅拒绝迁出,还在院内事先准备好了几桶汽油,扬言与腾退工作人员同归于尽,矛盾一触即发。刘宁为了确保周边群众的安全,一边疏散人群,一边假装撤退;随后,他便制定出“引蛇出洞”的方案,反复推演执行方案,紧盯李某的行踪,趁李某外出时将他拘留。案件中最不可控的风险消除了,他又及时协调街道村委劝说李某家属,在多方的努力下做通了李某家属的工作,李某的家属同意协助清运汽油。最终,经过近20个小时的紧张工作,腾退工作顺利完成。

“大案难案骨头案,总要有人来办。既然穿上这身法袍,就要对得起胸前的法徽和老百姓的期盼”,案件结束后刘宁这样说到。

促成当事人双赢让司法更有温度

对于刘宁来说,工作做得好不好在于群众满不满意,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在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106位农民共计70余万元的血汗钱。被执行人唯一可供执行的财产就是40亩即将成熟的苹果。但苹果是易腐品,市场价格也飘浮不定,怎样将苹果卖出市场高价,成了难题。刘宁迅速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法院及双方当事人自主寻找买家,由法院监督将苹果卖给出价最高的买家,偿还欠款。在寻找买家时,被执行人找到一位“ 底实” 买家,声称可以一次性全部买入这40 亩地的苹果,出价 2.2元。虽然可以一口气就将苹果全部出售,但是刘宁内心里还是感觉不踏实,在苹果产地一口气买入一户人家的40亩地的苹果,不符合常理。当即刘宁便到镇上走访,发现镇上收购的苹果单价在 2.8 元左右,而买家给出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经过调查才得知,被执行人与买家私下达成协议,交易成功后将每斤的差价 0.8 元偷偷转给被执行人的家属。刘宁要求买家补足差价并将钱款转入法院账户。在苹果采摘过程中,为了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苹果,刘宁团队连续12天蹲守在晚上气温只有5、 6度的果园。最终,苹果顺利变卖,106位农民在立案后的第14天便领到了24万元执行款。

看到刘宁团队尽心尽力地忙案子,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最多的钱,售卖结束后, 106 名农民因为信任刘宁,一致同意了他提出的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将剩余案款分两次支付,每年苹果收获时便委托刘宁进行售卖。刘宁灵活运用执行方法,既让农民工领到了“血汗钱”,又避免了强制执行给被执行人带来的损失,实现了当事人双赢,让司法更有“速度”与“温情”。

法官寄语破解拒执难题

作为新时代的执行法官,不仅需要直来直去的“老办法”,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新方式”,刘宁探索创新执行方式,将“法官寄语”搬进执行工作中,有效破解很多不宜“硬啃”的执行难案。

刘宁在案件办理中发现,像抚养费、赡养费这类标的额不大的案件,一部分被执行人通过转移财产、规避法院监管等方式拒不履行义务,对抗情绪激烈,再加上部分银行资产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案件在执行中周期长、执行到案财产少,法官单纯地劝说又收效甚微,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

为了能尽快让申请执行人“ 领到钱”,刘宁便借鉴未成年审判的裁判文书后面附带的法官寄语,给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送上一份自己撰写的法官寄语。在法官寄语后面附有被执行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事实证据,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拉近法律和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引起当事人的反思,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真正做到服判息诉。

刘宁摸索出具的第一份法官寄语是一个借款纠纷案件。王某与张某的借款纠纷经法院判决后,王某应支付张某欠款4万余元。但王某总以各种方式躲、拖、 逃,百般逃避与拖延,在法院将他名下车辆查封,又对他罚款2万元后,仍置若罔闻。王某的行为已经涉嫌构成拒执罪,为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刘宁给他寄去第一封自己撰写的“法官寄语”,对王某进行了严正警告与耐心劝说。信件寄出一周后,王某给刘宁打来感谢电话,并将欠款一并还清。

就这样,50多封既体现执行威慑力又彰显人性关爱的法官寄语陆续送到了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手中,有近40 人被感动主动还款,履行标的近千万元,达到“巧、妙、快”结案的目的,还节约了司法资源。

6 年半的时间,刘宁执结 4200 余起案件,标的额3亿多元,在执行岗位上践行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张昕曦

新闻推荐

荣成市蜊江中学开展月度工作推进会

12月6日,荣成市蜊江中学教学研究中心开展每月一次的月度工作推进会。焦丽丽主任对11月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针对各教研...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