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防疫卡口劝导扫码,感受“双向奔赴”的温暖 “志愿”萤火汇成人间星河
记者(左)体验防疫卡口劝导扫码工作。穿上印有“环翠志愿者”白色字样的蓝马甲,戴上橡胶防护手套,齐鲁壹点记者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社区卡点,心里多少有点忐忑。今年,是我进入记者行业的第三年,拍摄过威海创城、防汛,也报道过疫情防控,当自己戴上红袖章、穿上蓝马甲,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更体会到“共克时艰”的含义和分量。
齐鲁壹点记者崔萌华
“请扫码!” 重复单调却很重要
4月12日,根据街道指派,记者来到威海市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大众社区,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体验和见证了2022年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志愿者的苦和累。
“口罩、橡胶手套、志愿者马甲都要穿戴好,进卡口的二维码也要准备好。”早上6点半,初春的空气中带着几分萧瑟与清冷,社区书记叮嘱我做好防护和保暖措施,并给我安排了当天的工作。
记者本次当班的志愿服务工作时间是7点到12点,主要是督促、引导进入社区的人员扫码、亮码,确认无误后再进入卡口。
正式上岗,我和几名志愿者从居委会走到卡点,替换前一天上夜班的志愿者。
换班后,就迎来了一天中的“早高峰”。“你好,请扫码进入。”我向进入卡口的每一个人递上手中印着二维码的牌子,“请扫一下,然后填报个人信息,登记成功后,给我看一下。”“好的,谢谢!”“不客气,注意有车,请靠右边走。”低头、询问、举牌、查验……我穿梭在人群和车流之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套单调而具有重大意义的动作。
绝大多数居民还是非常配合的,但也有人嫌麻烦不是很合作。一辆白色轿车司机扫码、亮码后,后座的乘客却不愿扫码,司机趁我不注意想要冲进去,我大声提醒着,几个志愿者闻讯赶来拦住车辆,耐心地劝乘客扫码后才放行。
“帮大忙了!” 一杯热水表谢意
街头执勤,虽然会有不配合的声音,但更多的还是理解。每一次看到行人自觉扫码、保持秩序、主动亮码,我会觉得居民是多么地有文明和识大体。
大众社区共有1023户,社区卡点设在世昌大道路南,社区交通便利,但老年人有2100余名,大多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这就需要卡点执勤的志愿者保持更强的责任感,既不违反规定,又要友善沟通、换位思考。
上午10点,“早高峰”基本结束,卡口来了一位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我们帮他扫码、登记,顺利进入。没过多久,老人又重回卡口。他说,“你们肯定很冷,我给你们送点热水。”我们对看了一眼,说只是举手之劳,可老人却一再强调帮了他大忙,我们只好收下他的水,这也是最好的“礼物”。
每扫一次码,然后都会用眼神与居民交流,以此来确认他们的通行码,同时也大多会收获他们的一声“谢谢”。他们的声音可能很轻,但听后仍会让我倍感温暖。
志愿服务的幸福感 无法衡量
在大众社区卡点,和我一同执勤的大哥姓夏,也是给我做“岗前培训”的老师。举牌、微笑、查验、放行,同样的动作在夏大哥的身上总是显得格外流畅。
“做志愿者,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儿,看到报名通知,我就申请加入了。2020年疫情初发时我就在这儿了,志愿服务获得的幸福感是无法衡量的。”夏大哥说。
“3月份的时候,很冷,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我们最忙的时候只能在社区眯几个小时,连轴转、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后来就好了,有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加入我们。”夏大哥笑着告诉我。
同夏大哥一样“平凡”的志愿者还有王建秀、沈远红、姜爱妮……大众社区有96名,社区所属的环翠楼街道有3000余名。他们驻守在社区、小巷、大街、路口,出现在每一次核酸检测现场。在每一天的物资运送中,或默默无声,或挥汗如雨,或四处奔波,用朴实的行动传递着“双向奔赴”的温暖,也传递着“坚持一定能够胜利”的信念,更推动着“动态清零”的坚定落地。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时候能够结束战“疫”,自由漫步在大街小巷,我相信,是“明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连宁燕)“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在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上级行的支持帮助下,在...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