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 威海:“1+4+N”锻造 “一条创新链”

大众日报 2021-02-05 09:43 大字

□记者 郑莉 通讯员 王锡祺 报道

本报威海讯 成立不到3个月,威海天凡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拿下2500万元订单。这更坚定了公司董事长位世波借力科技创新,助推公司转型升级的信心。

“我们公司曾深耕电子行业15年,但一直苦于缺少高层次技术人才,无法实现主业的技术突破。”去年8月份,在威海市主管部门的引导下,位世波带领团队进驻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并与哈工大(威海)教授孟凡刚团队“牵手”。两个月后,双方合作成立天凡科技,位世波团队主导企业生产和经营,孟凡刚团队主攻研发和销售。短短几个月,天凡科技已成功开发出逆变器、冗余电源等产品,特别是车载能量综合管理技术项目,成为抢占高端市场的“王牌”。“基于核心技术本地化,我们有信心通过二次创业,打破技术‘天花板’,实现长远发展。”位世波说。

信心主要源于进驻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后,高校背书带来的高端技术、人才加持。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创新平台,由威海市政府、威海高新区管委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方投资5亿元建立,是威海市“1+4+N”创新平台体系中“四平台”之一。

“1+4+N”创新平台体系是威海市打造“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加快建设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2019年5月,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成立,依托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和山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等4个重大创新平台,采用共建、加盟等方式培育和引进特色创新平台,构建起该体系。

2020年,威海市聚焦做实“1”做强“4”做活“N”,推动“1+4+N”创新平台体系成型起势,形成强大合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创新支撑。

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需求,“1+4+N”创新平台体系吸纳成员机构23家,延伸设立各类创新平台86家,覆盖所有区(市)、开发区及重点产业集群,构建形成“1院”引领、“4平台”支撑、“18机构”加盟的创新格局。会聚了任露泉、姚建铨和杜善义等院士12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67人,博士以上学历人才221人,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正在加速隆起。培育孵化集聚高科技企业170多家,整个创新平台体系年内形成产值100多亿元。申请发明专利213项,实施重点研发项目103个,重要攻关项目13个,即将产业化项目36个。牵头打造全省行业唯一的省级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吸纳行业企业71家,建设创新平台3个,引进培育高科技项目40个。

为激发平台创新活力,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创新平台打分评级机制,设置成果转化、引进人才等五大类评价指标,对纳入“4”和“N”的平台进行绩效考核、动态管理,评价结果与扶持资金直接挂钩,推动了各个平台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互通有无,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新闻推荐

超前指导实时勘验 让审批服务“即时办理”

□记者郑莉通讯员邹威报道本报威海讯“真的要为这次冒雪勘验指导点个赞,不但指导及时,而且从审批、监管、技术和管...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