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满意度居全省前列,智慧人社“5A”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民政服务品牌越来越响亮 威海:让群众感受稳稳的幸福
“十三五”成就巡礼
□ 本报记者 郑 莉
本报通讯员 李忠蕾
民生无小事,“十三五”期间,威海市把与百姓生活攸关的教育、社保、民政等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发展成效显著,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基石稳
五年来,威海市教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其中,自2018年以来,小学、初中、高中整体评价满意度均连续位居全省前列;2019年,在省政府首次开展的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居全省第2位;2020年,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目前,威海市学前教育三年幼儿入园率达119%,高出全省预期目标29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8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公办幼儿园覆盖率64.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全市省级示范园达到180所,占幼儿园总数的54.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0余个百分点。
2015年以来,威海市累计投资74.4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95所,新增学位9.1万余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的标准班额。义务教育巩固率、义务教育入学率和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100%,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威海市有8所学校成为普通高中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省级试点学校。
威海市职业院校综合办学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威海市首次承办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并获得焊接技术赛项一等奖。
威海市不断深入实施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于2017年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共创建国家级艺术、体育、国防特色(示范)学校146所,覆盖全市中小学总数的70%,位居全省前列。
威海市创建了28处省、市级师德涵养基地和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完善市级、区(市)、学校三级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年培训教师可达6万人次以上。目前共累计培养齐鲁名师13人、齐鲁名校长7人。威海市还突破教育招才引智工作瓶颈,近两年共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等优秀毕业生384人全部入职,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储备了优质师资。
就业保障稳
“十三五”以来,威海市在就业创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威海智慧人社“5A”政务服务建设项目,作为唯一一个人社案例成功入选全国智慧城市地区典型创新实践。
威海市始终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五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68亿元,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9479.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保持在3.7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9.2万人,提前完成“十三五”就业17.5万人的目标任务。
威海市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工作改革创新,呈现出制度体系建设、社保待遇水平、基金运行水平、经办服务水平等“四个全省领先、一个全国领先”的良好局面。威海市已连续1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目前比“十二五”末增长3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十三五”期间,威海市组建了医疗保障局。五年来,威海市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医保参保人数由“十二五”期末的251.26万人增长到“十三五”期末的260.88万人,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
五年来,威海市医疗保障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生育津贴累计发放7.59亿元;居民医保政府补助由“十二五”期末的390元增长到“十三五”期末的550元;医保扶贫方面,累计为8.5万余名困难人员落实参保补贴3800余万元,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个100%全覆盖;把更多救急救命的好药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2018年以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药品数量累计增加864种。今年疫情期间,威海市又及时出台落实20多个医保政策,制定阶段性降低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等系列政策措施,预计全年减轻社会负担5.3亿元,其中减轻企业负担4.1亿元。
民生兜底稳
“十三五”期间,威海市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福利体系更加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明显、专项社会事务服务管理日益规范,“亲情民政、阳光民政、创新民政、高效民政”服务品牌越来越响亮。
五年来,威海市社会救助标准稳步提升,2020年,威海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87元和588元,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900元和690元,特困供养照料护理基本标准按照特困对象自理、半护理、全护理情况分别为每人每年3297元、5495元和10990元。
社会救助网络不断健全。完善市、县、镇、村四级社会救助网,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社会救助服务中心;集合36个成员单位,强化成立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在全省率先实现金融资产核对全覆盖,精准认定、精准救助。
威海市率先实现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全覆盖,率先依托“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建立避免重复救助机制,打造14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让特困对象与社会老人享受同等待遇,非自理特困集中供养率达78%,为全省最高。
“十三五”期间,威海市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市—区(市)—镇(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域一体的12349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开展生活服务类、生活咨询类、政府购买服务类和紧急救助等四大类服务262项,目前平台加盟企业3300家,入网居民82万人,日均受理各类居民来电2500余件。打造了72个居家养老服务组织、40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了19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累计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87处、农村幸福院430处;建成社区食堂和老年助餐点46处、453处,日均服务万名居家老人。
“十三五”期间,威海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共接收款物价值7.19亿元,支出款物总值7.1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5万余人次。
新闻推荐
揣上数字人民币,啥感觉? 已开始在深圳等城市试点 数字货币和现金将互补共存
货币发展史上,硬币和后来的纸币为人们的日常交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被广泛接受的支付手段。然而,近年来,数字革命使人们的支...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