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拒载抑郁症旅客:处理可以更人性化
■观察家
对于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乘客,航空公司的做法虽然合理,但也可以做得更人性化一些,尤其要保障其隐私并及时关注精神状态。
据新京报报道,10月14日凌晨,有网友发微博称,10月13日其带患抑郁症的女友乘坐某航空公司的飞机复诊遭拒。该网友称,因安检后,其女友出现持续双手颤抖症状,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询问,并多次使用“怎么证明自己抑郁”“为什么会抑郁”等话语,因迫近登机时间,其女友说话开始急躁并哭泣。
10月14日晚,涉事航司回应称“鉴于工作人员多次安抚旅客,旅客情绪仍无法平复,基于安全因素,航空公司劝退旅客,办理了机票全退手续。在旅客情绪比较激动、病情不明,没有专业医疗意见的情况下,出于对旅客本人健康和其他所有旅客飞行安全的考虑,谨慎地做出这一遗憾的决定”。
综合现有信息看,涉事航司做法于法有据。《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规定,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或健康情况可能危及自身或影响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承运人不予承运。
具体到此事,航司机场工作人员与旅客间的信息不对等,加之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判定需要专业知识支撑,在无法确认涉事旅客乘机不会危及其自身安全,以及无法确认涉事旅客是否可能影响航空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机组拒绝其登机是正常处置程序,符合相关规定。
有专家表示,发病期的抑郁症患者乘坐航班,“在密闭空间内可能会出现沮丧、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就是说,从医学角度考虑,在此事件中,出于对未知风险以及对旅客健康负责的角度考虑,涉事航司拒绝其登机也是有其考量的。
飞机客舱虽配备有医疗急救用品,且机组成员都接受过一定的医疗急救技能训练,但并不能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有所帮助和缓解。在万米高空上,乘客倘若发病而无法及时得到应有的处置,结果定然不是大家所愿。
此次事件所涉及的航线是威海-南京航线,实际飞行时间仅1小时左右。通常而言,在这样的短程航班上发生突发医疗情况等,机长一般会选择返航或最快速度飞抵目的地后处置。
这是因为飞机的备降,并非航路上有机场就能降,也并非简单对准跑道就能落,其复杂程序实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可能并没有返航或按计划飞抵目的地来得快。想必这也是机长出于安全考虑拒绝涉事旅客登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航司的做法虽然合理,但也还可以做得更人性化一些。乘客自身是否患有疾病,属于乘客个人隐私,理应得到尊重。就此次事件而言,工作人员的现场问询,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在人多的公共场所问询旅客的疾病情况,确实容易造成其心理不适,精神类疾病也更易诱发。妥当的做法应是礼貌地将涉事乘客就近带往独立、能够保障隐私的空间进行问询。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而言,这尤为重要。
目前,此事已在网上发酵,且意见相左、讨论激烈。因此,不妨借由其引发的社会关注,来呼吁相关民航法规的完善和细致。毕竟,当下所参照的民航条例已颁布实施24年,当时的立法环境和当下社会已大不相同。如何更人性化地处置类似案例,首先需要在立法上及时更新和明确,航司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方能更加服众。
□陈城(媒体人)
新闻推荐
记者|乔启迪编辑|一白、石一瑛2020年9月底,国内赛场成了关注点,过往不曾见过的“奇观”频频出现:全国游泳冠军赛,王简嘉禾两...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