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进位10名,威海高新区有啥高招? “三链”融合、联动发展人才工作模式解读

大众日报 2020-06-26 09:51 大字

□ 本报记者 郑莉

本报通讯员 吕伟 丰淑秀 谢菁

在最新的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威海高新区位列第28位,4年前进了10个位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位次大幅度前移,威海高新区有何高招?威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组织部长侯成阳表示:“我们持续推动人才工作向产业聚焦,通过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打造人才链提升创新链、提升创新链壮大产业链,形成了一条‘三链’融合、联动发展的人才工作模式。”

目前,威海高新区拥有各类人才9万多人,其中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人,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高质量人才支撑。仅2019年,威海高新区就入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1人,数量创历年之最,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并被科技部认定为“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荣获“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千方百计引才

在6月14日举行的纪念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百年暨2020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上,威海高新区管委会与哈工大(威海)签订了“医工结合”校地合作协议。当天下午,哈工大(威海)又与威海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和威高集团分别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和智慧医疗合作协议。

眼下,威海高新区正全力打造千亿级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业园区18平方公里,培育了威高在内的1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近期数个政产学研合作新成果,将为威海高新区医疗器械新旧动能转换和打造产业升级生态圈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近年来,威海高新区千方百计引才,坚持把加强交流合作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桥梁纽带,通过全面展示威海高新区的发展新成就、双创新优势以及合作新机遇,吸引了一大批领军型高层次人才。

威海高新区充分发挥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等产业链条长、配套企业多的特点,依托两大专业产业园区,抓住威高集团、迪尚集团以及美国惠普全球激光打印机基地等大企业、大项目裂变扩张契机,以“拆解八千个零部件”的专业精神,精心绘制产业链紧缺人才地图,推动人才引进从“零敲碎打”向“团队式、链条式”转变。

捷普电子(威海)有限公司人事管理经理史宏慈、富康电子公司中央资源部经理骆筱青、起和精密韩国籍工程师孙秀完……针对OA产业链引进的美国捷普、香港亿和、台湾正崴、韩国大振等配套大项目人才需求,威海高新区通过情感留、项目带、定向招等方式,累计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上千人,有力推动了项目快速落地投产。

真心实意留才

“一站式”跟踪服务、“手把手”专业辅导,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建设高品质人才公寓……威海高新区把各级重点人才工程作为招才引智的强力抓手,配套高标准招才引智措施,真心实意留才,吸引了新加坡籍科学家秦志亮、英国专家理查德·瓦特等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带着技术、带着项目、带着团队来区创新创业,新增高层次人才快速增长。

通过大力提升项目、平台、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发展层次,威海高新区不断壮大的人才“朋友圈”释放出澎湃的发展“新活力”。去年5月成立的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依托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山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等4个重大创新平台,整合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方创新资源,不断完善“1+4+N”平台体系,致力构建“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目前,中心已引进高端平台13个,设立创新研究所7个,转化成果100多项,孵化企业37家,设立子基金2只,撬动社会资本超过7亿元。

不拘一格育才

瞄准体外诊断试剂领域,威海市纽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王有志带领团队于2014年进驻威海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基地进行前期孵化,2018年迁至高新区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进行产业化。16名硕士以上科研人才、30多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2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经济价值2000多万元……如今纽普生物已成为国内生物医学诊断领域少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疫情期间,纽普生物快速反应,组织力量以最短时间生产出心梗三项、C反应蛋白等体外诊断试剂。“我们现在研发生产了30多种产品,后期还有10多个新产品。整个快速诊断试剂项目建成后,将创造经济价值上亿元。”王有志说。

引进一个人才、培育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王有志团队是威海高新区众多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缩影。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厚植区域人才优势,威海高新区不拘一格育才,聚焦医疗器械、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构建创业孵化链条。截至目前,全区创业孵化面积突破90万平方米。大力实施产教融合,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分别组建高新学院,并支持企业联合职业院校成立威高学院、迪尚学院、新北洋学院等特色二级学院,为产业链订单式输送技能人才3000多人。

威海高新区注重选树典型榜样,激发人才成长动力。“威高杯”“北洋杯”“光威杯”“迪尚杯”等赛事已成为高新区招揽人才和项目的金字招牌,100多个补链、强链、扩链的科技型、高成长型项目实现“全球孵化、跨境转移”,不断推动特色产业链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深挖积分兑换 提高商品兑换力度

“精致威海、绿色油站”,威海市北片区、加油站与政府社区三级响应,结合“百日”活动的销售重点和目标,积极走进社区、卖...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