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纪念馆里的两块匾额
广州邓氏宗祠,现为邓世昌纪念馆,门口楹联:云台功首,甲午名留。为修建纪念馆时所拟。
邓世昌纪念馆里悬挂的“保国卫民”匾。
邓世昌纪念馆已将御赐匾额上“教子有方”改为“教忠资训”。
在广州邓世昌纪念馆里,挂有两块匾额,一块为“教子有方”,一块为“保国卫民”。这两块匾额在纪念馆里挂展的时间不短。事实上,这两块匾额都存在一定的讹误。
2017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曾在报道中指出“教子有方”内容有误。2019年邓世昌纪念馆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改挂“教忠资训”匾。
“保国卫民”匾,则应该是源于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艺术创作。
壹
母凭子贵
“教子有方”匾,原置于邓世昌纪念馆的室内展厅,与御赐祭文等复制展件同属“朝廷抚恤”小专题下。
在这方匾额下,原有一段文字说明:“光绪二十三年八月二十日(1897年9月20日),光绪皇帝准御使潘庆澜奏,御赐邓世昌母亲金匾一方,金匾上书‘教子有方’,用3斤黄金制成。”并注明匾额是“复制品”。
这段介绍里,清廷御赐匾额给邓母是历史事实,但匾上文字和黄金材质则来自邓家早期的口述资料。
2017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首次公布了一批新发现的关于邓世昌及其家族史料和线索,引发甲午史学界关注。
在这些史料中,包含有这方匾额的相关记载,根据这些记录,匾额文字应为“教忠资训”。
记者获悉,邓世昌纪念馆在2019年已将“教子有方”匾撤下,改挂“教忠资训”匾。
1894年9月17日,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殉国时,其母郭氏仍然在世。邓世昌的父亲曾在上海做生意,邓家在上海有公馆。据邓世昌嫡传曾孙女邓立英介绍,她的爷爷、父亲,包括她自己都是在上海出生。
郭氏何时到的上海不得而知,但她是在上海去世的。
此前,邓世昌的第三代后人中曾有回忆,郭氏是在1906年去世。
但据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查证,郭氏是在1897年9月初去世的,也就是在邓世昌去世三周年的时候。
1897年9月10日午刻,邓母灵柩暂厝于上海的广肇山庄,等候运回广州祖坟安葬。
第二天地处上海的《申报》以“寿母殡仪”为题进行了报道,让我们在今天仍能感受到当时的“礼仪殊盛”。
仪仗的前导“除冲风、湾号、马执事、马吹打外,则有肃静廻避、提督衔广东水师营副将、赏戴花翎,予谥壮节、三代一品封典等衔牌二十余对”。这些是邓世昌所获的诰封,但“广东水师营”等文字有误,邓世昌是“北洋水师中军中营副将”。
衔牌仪仗后是“乐善好施”黄匾一方,这是给邓母郭氏的,因为她仙逝前曾遗命“捐助赈款以活穷黎”。
随后的礼仪更显庄重: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送西乐一班;拿着刀叉洋枪的炮队营的兵丁一队;后面还有督标奇兵营健儿一营,“荷戈执戟,殊壮观瞻”。
随后申报写道:“间以祭亭、猪羊亭、香亭、容亭等十余座,中杂清音,后随僧道,每一人张以逍遥伞,一顶有八人各穿花衣,随路吹弹丝竹,又有比丘尼八人执幡相送,后即銮驾;又有奉天诰命等黄牌两对,诰命亭一座,继以西乐一班、顶马一匹、对马八匹、魂轿一乘,由子侄辈扶之而行。”
邓母的灵柩用大红缎全金蟒绣材罩,16人抬棺,前有孝帏后有护卫。
“至执绋相送者,亲属外,同乡之人与壮节公之有谊者不下数十余人,沿途驻足而观人山人海。”
另外,这篇报道还透露了当时邓家在上海的住地:垃圾桥北的慎余里。
贰
御赐匾额
郭氏去世后,御使潘庆澜上奏,旌奖邓母。
1897年9月20日(光绪二十三年八月辛巳)的《清实录》里,记载着当日上谕“内阁、礼部奏遵议御史潘庆澜奏请将已故总兵之母旌奖一折。已故总兵邓世昌、恪遵母训,移孝作忠力战捐躯,死事最烈。伊母郭氏训子有方深明大义,著赏御书匾额一方。交谭钟麟等转给收领,以示旌奖。”
谭钟麟当时是两广总督。
但“御书”没有到广东,而在10月1日“颁发到沪”。《申报》报道称,当天郭氏的孙子“恭备香案跪迎”。
匾额御书到邓家后,即升入黄亭游行各处。仪仗同样盛大,由邓家“慎余里公馆过垃圾桥绕道大马路、四马路然后折回。”
报道里有一个细节,衔牌中有“诰封一品夫人晋封一品太夫人”,并引用旁观者的话说“皇上追念勋臣可谓无微不至矣。”
此后,清廷再次降旨赐祭。
邓家后人曾有回忆,为迎接御使,倾家荡产,买千米金黄地毯,从家中一直铺到珠江边上的码头。
现在来看,作为家族传说,这一说法有一定的依据。
当时《申报》曾做报道。1898年1月13日,广州知府恭捧敕书“乘德泰轮船渡河前往龙珠里祭奠”。
“龙珠里”就是邓家祠堂所在地,即现在的邓世昌纪念馆。
邓世昌的长子邓浩洪在门外跪迎,祭祀礼成后,邓浩洪又叩送如仪。
毫无疑问,这是邓氏家族记忆的来源。
叁
“保国卫民”
在邓世昌纪念馆正厅上方,挂有另外一块匾,抬头写有“邓公世昌德政”,落款为“甲午初秋威海渔民敬献”,匾文为“保国卫民”。
这块匾也是“复制品”。根据这块匾额的字面意思,是威海渔民送给邓世昌的德政匾,时间在甲午初秋,也就是1894年的秋天。
对于这块匾,目前没有发现相关史料记载,但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出现过。
《甲午风云》,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彩色剧情片,于1962年上映,讲述了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英勇抗敌,在弹药用尽后,率领致远舰撞击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以身殉国的故事,曾感动几代中国人。
这块“德政匾”,出现在电影的第1小时22分之后的位置。剧情是,大战在即,北洋海军即将从威海开拔,威海渔民感念于邓世昌的为人和恩德,自发给致远舰送去海鱼等物资。
随后,威海渔民抬来一方红绸包裹的匾额,老渔民揭开红绸,上面写着“保国卫民”。老渔民祝愿北洋水师旗开得胜,邓世昌表示不辜负期望。
此后,很快到了全片的高潮阶段,在致远舰试图撞击吉野时,遭遇日舰炮击,这块匾受到震动,从驾驶舱的墙上跌落地面,镜头随即推上一个特写。
仔细对比邓世昌纪念馆的“德政匾”和电影里的匾,两者文字内容完全相同,而且文字的样式和格式也和电影里的基本一致。
邓世昌纪念馆复制这块匾额或许有两个原因。一是,因电影《甲午风云》影响太大,在筹建纪念馆时,比照电影的影像复制一方。另一个原因或许是,电影《甲午风云》拍摄完成后,包括这块匾额在内的相关道具存放在某个仓库内,邓世昌纪念馆筹建时,距离电影上映已经30多年,将该匾送进纪念馆。碍于邓世昌纪念馆当时的人力、物力,未能对这块匾进行仔细考证,以致挂展数年。
肆
“教忠资训”
对于这块御赐匾额上的文字,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邓家后人开始撰文回忆或接受采访,提到匾额上字,一般都说是“教子有方”,并称是“用3斤黄金制成”。
1994年,广州政府拨款在邓氏宗祠的基础上建立邓世昌纪念馆。应该是由于邓世昌的遗物不多,在布展的时候,根据邓家的口述资料,制作了“教子有方”匾,并写下上述说明。
对于匾上的文字,当时申报写道“有往观者,见祠中高悬御赐郭氏‘教忠资训’匾额一方。”
更重要的是,在《清实录》里上述上谕最后一句明确写着“寻颁匾额曰教忠资训”。
据甲午史学者孙建军介绍,当时朝廷赐匾,不是把匾额做好了送过去,而是赐字,匾是自己根据赐字来制作,“朝廷不拿钱,邓家有没有这样的财力,是大可值得怀疑的。这个传说,靠不住。”
另外,根据报道,当时祠堂内有两副对联,其中一副是:
颁彝典而荐馨,谥以壮节嘉名,万代不忘沾帝泽;
拜国恩于诰命,锡以教忠资训,九泉深感颂皇恩。
另外在皇恩门还有一副:
圣泽播于南阳,拜手庭阶,穆穆皇皇,俨若天颜咫尺;
君恩承于北阙,对扬休命,雝雝肃肃,居然廊庙规模。
如今在祠堂正门两侧挂有“云台功首、甲午留名”的楹联,为修建邓世昌纪念馆时所拟。
这则报道,为今天复原邓氏祠堂内的面貌,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甲午史学者孙建军曾表示:“关于邓母去世后文献资料的发现,对于研究邓世昌去世后的一些历史意义重大。”
封面新闻记者王国平
新闻推荐
疫情防控期间,威海市环翠区法院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执行工作,在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确保案件执行不停歇。20...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