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素制药:冲刺全国最大原料药生产基地 以科技创新打破药品安全绿色产业化技术瓶颈

大众日报 2019-12-08 09:47 大字

□ 本报记者 彭辉

本报通讯员 曲蕾

11月25日,记者来到威海迪素制药有限公司厂区采访,发现一个“有趣”的场景:一条口径巨大的管道被高高架起,从每个生产车间外经过,如果从高空俯视,这条管道穿行整个厂区,就像是“贪食蛇”游戏一样,曲曲折折,却没有漏掉任何一个车间。

“这是处理废弃物的专用管道,原先是埋在地下的,后来我们投入数千万元进行改造,架在空中的成本是埋入地下的10倍以上。”迪素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丹琦告诉记者,“这样一来,输送废渣、废液、废气等更安全。一旦出现泄漏更容易发现,可以及时处理,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眼下,迪素制药正在建设的高端原料药绿色工艺产业化项目正在顺利推进,而与之配套的环保设施则早已安装到位。近几年,迪素制药已累计投资近亿元用于建设溶媒回收系统、污水净化系统、固液废焚烧炉、多效系统、RTO焚烧炉等处理设施。一处新的焚烧炉即将投入使用,将完全消化掉新建原料药生产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我们的目标就是‘三个一’:坚决不让一缕废气排到空中,不让一粒废渣掉在地上,不让一滴废液渗入地下。” 王丹琦说。

不只是“绿色”生产,迪素制药从研发源头就对“绿色”有着执著的信念。“坎地沙坦酯”是迪素制药的拳头产品。公司下大气力引进专业人才,成立迪素科研中心,分别在天津、济南、威海建立研究院,引进专职研发人员2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占比90%以上。攻关团队不仅解决了制剂生产及储存过程中活性成分降解的难题,更打破制约“坎地沙坦酯”安全、绿色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创新了原料药结晶技术。

“在我们这个项目中,原料药绿色合成技术平台为国内首创,形成‘小化工、大生物’的工艺技术布局,从以化工合成为主逐步转变为生物化工为主,生产工艺更加节能环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王丹琦介绍,“主要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三。”

目前,该项目的4个车间正在进行主体施工,11个车间已主体完工,8个车间正在安装设备。全部投产后,迪素制药产能将达到6000吨,年销售收入将突破百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

新闻推荐

助力公益为爱前行!西霞口助残障朋友免费出游

本报威海12月3日讯(记者连宁燕)12月1日,西霞口神雕山野生动物世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的19名残障朋友...

威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