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环翠区探索媒体“六个融合” 媒体融合催生“全媒记者”
□本报记者彭辉本报通讯员阮宝勇
林小洁是威海市环翠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自融媒体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她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先我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记者,每天的工作就是拍片、写稿、剪片‘三部曲’。如今,在新闻现场,我还要拍摄照片、小视频等,即时在我们的‘最威海’手机客户端发布;回到台里,我还要编辑‘中国威海环翠’‘环翠发布’这些微博、微信的稿件,直到发布成功。”林小洁介绍。
“实际上,现在我们中心的20多位记者兼具传统意义上的文字、摄影、广播、电视记者的多重身份,可以制作文字、图片、短视频、电视新闻、新媒体稿件等多种‘新闻产品’。”环翠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晓锋介绍,“‘一体策划、一次采集,矩阵制作、全媒发布’的融合业务采编流程开始运行以来,正在倒逼我们的记者向‘全媒记者’转型。”
“我们按照‘职能整合抓人员机制理顺、媒体整合抓资源平台创新、产业整合抓经营活力突破’的工作思路,在2016年底就制定了融媒体发展三步规划,在全省率先起步探索媒体融合。”环翠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军说,2017年3月,环翠区打造了威海第一款融资讯、直播、互动、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APP“最威海”,2017年6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电视台融媒体改造建设工程,2018年1月18日建成全省首个融媒体采编中心,2018年12月在全国县级台中,率先打通新闻文稿、指挥调度、视音频制作、渠道分发、安全网关等多个系统平台,实现内部全业务流程贯通。
环翠区融媒体中心二楼的采编大厅,聚集了环翠电视台、“今日环翠”“最威海”手机客户端以及“中国威海环翠”“环翠发布”政务微信微博媒体平台的所有采编人员。大厅中实时滚动更新的大屏,是推动媒体业务融合的“神经中枢”。大屏分为9块小屏,左边三列是线索获取功能,搜索引擎会随时更新威海市、环翠区的各种信息,从中分析研判新闻线索,确定报道选题;中间三列是采编业务流程,中心值班领导通过采编系统将新闻线索分发给相关记者,记者的采编过程在大屏上实时呈现;右边三列是反馈和考核环节,记者采写稿件的点击播放量、中心下辖各媒体在威海当地媒体中的点击排名等随时更新,这些数据将作为记者考核的重要参考。
“原先都是记者拍摄、采访完成并制作成电视新闻后,我们才能看到最终的‘成品’,整个采访过程是记者‘单兵作战’。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后台对记者进行调度指挥,将最新的信息传递给记者,调整采访思路,拓展报道范围。”环翠区融媒体中心主任隋海航说。
环翠区融媒体中心在思维、空间、渠道、内容、平台、流程中的“六个融合”探索,形成了媒体融合的“环翠模式”。今年3月27日,全省区县融媒建设经验交流会在环翠区举行,全省16市100多个市县区的400多名同行前来参观学习。
新闻推荐
——牡丹晚报小记者威海研学侧记□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艾慧丽7月8日至13日,带着对威海海图腾夏令营的向往,牡丹晚报...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