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进取,为病人提供更好医疗服务 记威海市立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李振光教授

齐鲁晚报 2019-02-21 05:32 大字

黑色西装,白色衬衣,蓝色条纹领带,镜片后亮而犀利的眼睛,呈现在电视上的中年男子,有着管理者的精明强干,也有着学者的博学儒雅,时而侃侃而谈,时而目含微笑,时而加一些强调性的手势,给人一种十分可信赖的感觉。这是威海市立医院副院长李振光教授作客《院长说》上留给观众的印象。

在笔者的印象里,李振光教授一直很关注医院文化建设。记得那年他刚调到市立医院来工作,就送给政工办工作人员几本《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翻开杂志扉页,你会看到这样几句话,“加强医务人员和决策者对医学人文的认识和关注,促进医学人文研究,提升医学人文精神;改善医疗环境、和谐医患关系,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这是刊物的办刊宗旨,显然,也是李振光身为副院长对医院人文的厚望。

“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就要不断地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翻开李振光教授的简历,“山东省优秀医务工作者”“山东省优秀医院管理者”“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威海市建市二十周年‘创新明星’”“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等一连串的荣誉称号,让人目不暇接。这些耀眼的荣誉,是对他从医多年来的业务水平、管理才能的肯定。而其背后却也记载着李振光教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89年,从泰山医学院毕业的李振光,被分配到神经内科。那时的医院住院条件普遍简陋。神经内科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床位短缺,房间狭窄,设施陈旧,老年病人多、危重病人多、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多,病房走廊里总是充斥着一股难闻的腥臭气味。相对于传统的“金眼科、银外科”等热门科室而言,神经内科在同行眼里就是一个脏、累、差的科室。但当年轻的李振光站在神经内科病房,看到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一张张被疾病折磨的憔悴面孔,一个个因为家庭成员长期住院而陷入穷困的家庭,他内心作为医者的觉悟和神圣感禁不住油然而生。从此,他便与神经内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神经内科疾病复杂多样,包括脊髓疾病、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锥体外系疾病、遗传性疾病、神经一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神经系统中毒、癫痫、颅内高压综合征等等,诊断和治疗难度极大。九十年代初期,基层医院神经内科治疗手段却十分有限,看到许多病人无奈离去,甚至放弃治疗回家等死,李振光暗暗下定决心,要尽一切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

1994年至1995年,李振光获得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进修结束后,他将学来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临床,使患者们受益匪浅。因他在工作上表现出色受到上级医院及威海市相关部门的表扬。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决定进一步深造。1997年9月,李振光以本专业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内科专家伍期专教授。在读硕士期间,李振光不仅全力完成导师布置的课题,还攻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更多地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去学习领会国际上神经内科发展新动向。

“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就要不断地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李振光厚积薄发的积累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2000年,李振光研究生毕业时,不仅以优异成绩获得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颁发的“中日医药奖”,其临床诊疗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在他学成归来后,恰好遇上一位70多岁的深度昏迷患者被紧急送来医院救治,李振光经过仔细检查后,确定患者是脑出血症状,必须立即进行微创钻颅手术。

由于患者年事已高,手术风险很大,李振光和他的团队在经过紧张准备之后,为病人紧急实施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病人转危为安。可病人家属的一句话却让他有些哭笑不得:“真是开了眼了,原来内科医生也能做手术!”是的,内科医生也能做手术,而且能通过手术治病救人。身为一名可以做手术救人性命的内科医生,李振光极为自豪,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在发展,医疗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想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就应该砥砺前行,努力走在同行的前面。截至目前,李振光主持参与的急危重症救治已达到数千例,规范准确的救治技术和优异的救治效果得到了业内专家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个不想做研究,不想写论文医生,无论找什么理由,都不是很明智的选择”

近年来,众多媒体对“临床医生要不要做科学研究”这一议题开展讨论,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有些人认为医生就是给病人看病,不应该做科研;另有人认为医生除了看好病还应该从事医学科学研究。李振光教授就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一个不想做研究,不想写论文的医生,无论找什么理由,都不是很明智的选择。因为世界著名医学院的学术声誉不仅仅是他们医生拥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是因为这些医生们在医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和重大成果,也正是这些成果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振光表示,从单位角度讲,科研能够促进学科建设,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从个人角度讲,科研能够提高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改变临床医生的思维,最终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从开始参加工作起,李振光就非常注重学术研究。他的学术科研成绩斐然,卒中预警、微创钻颅、神经生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科研上的成就推动了医院神经内科快速发展。多年来,李振光带领的团队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脑血管病、癫痫病、颅内感染、肌肉病、脱髓鞘性疾病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诊疗模式,先进经验多次受到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表彰推广。

曾有一位50岁左右的脑动脉瘤患者,家属带他辗转了几个大城市,并做了开颅手术。结果,患者不但一直昏迷不醒,而且高烧不退,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医院下达病危通知。后来,家属慕名找到李振光,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李振光带领团队经过仔细研究,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科学的康复技术,精心为病人治疗和调养。20多天后,病人病愈出院,一个多月后,病人已经能基本生活自理。

家住威海的患者刘某,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于当地医院检查后未见异常。1年半前病情加重,于北京某大医院就诊,给予口服用药半年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此后又多次就诊国内有名的大医院,虽然均考虑肌张力障碍,治疗效果却始终欠佳。随着患者右下肢肌肉萎缩,万般无奈之下,来到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李振光教授通过给予患者左旋多巴负荷试验等方法,并通过相关量表对患者症状进行量化确定帕金森病诊断后,对症给予综合用药,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救急症、治顽疾,把病人从生命的悬崖边拉回,已成为李振光工作的常态。只微创钻颅技术的推广,就成功为3000余例脑出血患者解除病痛,成功率达100%。所带团队荣获原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微创钻颅技术推广”一等奖。

李振光表示,下一步,将在完成管理工作的同时,继续坚持走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以脑血管病治疗为主攻方向,以科研带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和精良的医术回报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

“只有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才能为更多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李振光经常对同事和学生说的话。当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越来越多病人的认可时,李振光更加认识到只有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才能为更多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团队的精髓在于互补互助,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所谓术业有专攻。”李振光认为,亚专业划分可以使医师学有专长,最大程度发挥每位医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专业技术走向深入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李振光担任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后,他要求每名医生都要有亚专业,每人先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亚专业,然后专注于相关技术、学习和课题。他认为,只有这样,专科发展才能更高、更精、更尖。在李振光的带领下,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形成了众多亚专业,治疗更精准,发展更迅速,特色更突出。

目前,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年均门诊量达5万余人次。科室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2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博士5人,医师团队中研究生比例达71%,高级职称医师比例22%。建立了脑血管病、神经康复、神经变性与运动障碍、神经免疫疾病、神经介入、神经心理与痴呆、神经肌肉病、癫痫与睡眠障碍8个亚专业组,设有神经心理、痴呆、脑卒中、癫痫等专病门诊。

其中睡眠与癫痫亚专业引入了国内先进的睡眠监测设备,通过监测睡眠状态诊断患者的睡眠障碍类型并进行个体化干预;针对癫痫患者,不仅引进了视频脑电图,而且引进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一项治疗癫痫的新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VNS),该技术对于药物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具有明显效果。

帕金森病亚专业引进的DBS(脑起搏器)疗法治疗帕金森,具有安全、可逆、疗效显著等特点,为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帕金森病,无创伤、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好,在国际上方兴未艾,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脑血管病(脑卒中)亚专业开通了脑卒中急诊溶栓绿色通道,不仅使更多的脑卒中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且带动了威海地区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图商承媛摄

新闻推荐

这个春天,来市群众艺术馆学门艺术吧

春天即将到来,在这样充满活力的季节学点东西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昨天,从威海市群众艺术馆传来好消息,该馆“群星大讲堂”2019...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