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区10家城市书房相继投入使用,形成覆盖城区“15分钟阅读文化圈” 城市书房带起文化新风尚

大众日报 2018-10-28 03:47 大字

□彭辉报道环翠区鲸园书房内景。□本报记者彭辉

本报通讯员田常力宋雨露

漫步在威海市中心城区环翠区的街头,在市区繁华路段,夹杂在服装店、美容店、小餐馆等商业门头中间,或许会闪现出一个典雅别致的招牌——“城市书房”。不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拿出市民卡或身份证一刷,就可以进到里面选一本心仪的图书,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去年4月23日,环翠区首家城市书房投入使用,这也是山东省首家城市书房。一年多来,环翠区又陆续建设投入使用9家城市书房,全区目前有10家城市书房,在城市各处散发着缕缕书香。

餐饮旺铺变身城市书房

环翠区首家城市书房位于竹岛街道,紧邻大润发超市,书房所在位置是威海人气最旺的商圈之一。书房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445平方米,藏书1.7万余册。在改造成城市书房之前,这里是一家正在营业且人气颇旺的餐饮店。

“这处门市房为个人所有,每年租金60万元。为了建设城市书房,竹岛街道不仅承担了每年的租金,还投入数十万元进行改造装修。据测算,房租加上空调暖气、水电费、人工费等,每年这个城市书房需要近百万元的费用。”环翠区图书馆馆长王光辉介绍。

去年4月,威海市下发文件,对全市城市书房的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城市书房的设置布局应遵循普遍均等原则,地址宜位于一楼临街,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环境相对安静;市政配套设施良好,百米内应有社区警务室或派出所,方便安全管理;城市书房与其他文化设施合建时,应满足阅读的环境要求,单独设置出入口。据悉,现有10处城市书房全部位于繁华路段“旺铺”,今年新建的7处城市书房共投资1032万元。

每家书房共享200万册藏书

环翠区城市书房按照“统一审核、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监管”的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目前10处城市书房分布合理,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城区的“15分钟阅读文化圈”。

除了交通便利、环境安静之外,阅读者最关心的就是能否读到自己喜爱的图书。“目前10个书房的藏书量超过11万册,各个书房之间的图书会定期流动,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阅读需求。我们还要求书房每年更新3000册左右的图书,为此区里每年拿出150万元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书房的图书更新。”环翠区文广新局局长林森介绍,“城市书房还提供了借阅服务,读者可以自助办理借阅证,把书借回家中。前段时间,我们通过系统联网,实现了城市书房与市区两级图书馆的通借通还。这也意味着,每家城市书房可以共享200万册以上的图书。”

同时,每个城市书房还根据后台数据统计,摸清所在区域居民的生活、休闲娱乐习惯,适当增加符合该区域个性的图书种类。在配送图书时,保证读者需求与馆藏结构的动态适配,从而形成书房的馆藏特色和固定读者群。

城市书房带火“读书沙龙”

阅读是城市书房的基本功能。每个书房都设有专职管理员,负责打扫卫生、归置图书、维持秩序等,每个书房都提供了舒适的桌椅,夏有空调冬有暖气。

“我们现在有80个座位,平均每天接待读者700多人,周末节假日达上千人,有些只能站着读书。”竹岛城市书房管理员于芳英说。

交流和分享,是许多阅读者发自内心的期盼。有条件的城市书房,在不影响正常读书的情况下,都隔出了相对密闭的空间,还配备了桌椅、投影仪等设备,供阅读者分享和交流。如今,环翠区每家城市书房基本都培育起一个或多个“读书会”,通过定期举办“读书沙龙”,为喜爱读书的市民搭建起交流沟通的舞台。竹岛街道观海社区书记张玉卿说,“通过申请,我们社区还可以在这里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一些学校家委会也可以在这里开展亲子读书交流等活动。”

在嵩山街道的城市书房门口一侧,有一个“朗读亭”,朗读者可以自助操作,在这里录一段朗读音频,分享到朋友圈。这个由央视《朗读者》节目带火的“朗读亭”,通过城市书房来到了环翠居民的家门口,受到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正在城市中带起文化新时尚。

新闻推荐

全市32处矿山环境治理三年完成 其中重点14处,一般18处

本报威海10月24日讯(记者于佳霖)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通告了《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

威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