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好人】巧手做彩绘 热心做公益

威海日报 2018-10-19 09:27 大字

威海新闻网10月19日讯 于芳,女,1968年7月出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威海非遗研培工作站负责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家彩绘葫芦的传承人,她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葫芦彩绘的传承和发扬上,参加各种非遗传承文化公益讲座活动,为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讲授葫芦彩绘的历史、寓意、绘画技巧等。同时,她还反哺乡亲,在家乡发展葫芦规模化种植,带动村民致富。

于芳(左)在教授彩绘葫芦技艺。 资料片

于芳美术专业出身,平时最爱的就是写写画画,之所以与葫芦结缘,要感谢她的伴侣,也是中国油画协会会员、山东油画学会理事宫云德。两人既是生活上的伴侣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从1990年开始,一拍即合,开始潜心研究宫家彩绘葫芦。

传承宫家彩绘葫芦,延续非遗技艺。宫家彩绘葫芦要求一笔见形、见色、见笔触,现在这些对于于芳来说早已驾轻就熟。于是她开始构思如何结合自身所学的美术专业,把现代的绘画元素、艺术元素融入到宫家彩绘葫芦里。从原来的底色单一,到赋予国画的肌理变化,直至产生几度空间的立体感。颜料也从一开始的丙烯与油画颜料发展到了水墨,形成一种独具特色、技法纯熟的创作风格,并且色彩亮丽,时代感强,深受人们喜爱。精湛的宫家彩绘葫芦不仅在国内得到认可,还经常接到国外的订单。

为宫家彩绘葫芦代言,常年开展公益宣传。于芳说,她开始画宫家彩绘葫芦时,并没有想到宫家葫芦能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于芳盼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进入到传承文明、传承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因此,她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葫芦彩绘的传承和发扬上。除了应邀去中小学校讲授葫芦彩绘技艺,她还是威海职业学院非遗学院的技艺导师以及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的客座教授。每周往返于工作室和学校之间传道授业,她乐此不疲。此外,于芳常常参加非遗传承文化公益讲座活动。在讲座课堂上,于芳为小读者们讲解了彩绘葫芦的历史、寓意、绘画技巧等。小读者们都仔细听、认真学,于芳针对每位学员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小读者们看着自己的作品,都很自豪,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和老师一起合影留念。像这样的公益讲座,于芳已经开展了20余场,参加人员达3000多人。

热心公益事业,反哺父老乡亲。于芳事业成功了,但是,她致富不忘乡亲,总是尽己所能,为村里做事,数十年的时间里,她的公益之行一直在路上。宫家彩绘葫芦需要大量的葫芦,于芳第一时间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希望在家乡发展规模化种植,带动村民致富。于芳根据具体情况在邻村集中整合了两个果园,建立了一个规模化种植场,还到农户家给他们讲种植葫芦技巧及注意事项。在她的指导下,葫芦丰收了,村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2017年冬天,她不畏严寒,带领义工们来到宫家庄村,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送大米,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获得一袋大米,对于身体有病不能到场的村民,他们就把大米送到对方家里。于芳还义务为村里的老人拍相片。为了拍摄下最满意的瞬间,于芳总是不断调整姿势和机位,抓拍每一个精彩瞬间,记录下老人最开心的时刻。她说:“我们都是从这个小村走出去的,是时候反哺了,照相前我给他们梳梳头,正正帽子,心里觉得很亲切,很暖和。”

市文明办供稿

新闻推荐

怒打黑心老板致轻伤,讨薪未得反赔医疗费

本报威海10月16日讯(记者陶相银通讯员亓伯勇刘腾达)赵某讨欠薪,自己有理但太冲动,竟然在劳动仲裁院调解时打伤...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