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的技术大拿

威海日报 2018-05-14 10:45 大字

车间里的技术大拿

——记广泰空港设备有限公司刘洪强

◎实习记者 曹栩

26年前,刘洪强大专毕业,从小对机械感兴趣的他进入生产车间,开始了机械行业里的摸爬滚打。一路走来,他始终扎根基层,做好本职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行业佼佼者。

铁汉柔情

技艺传授有心人

4月2日下午,广泰空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消防车大臂正在进行焊接工作。

这项工作的自制合梁尺寸保证工装和合梁工艺由刘洪强创造。“这套工艺需要通过焊前预留量和反变形,一次焊接后再次反变形等方法,实现焊后无需整形,能够使工件避免因整形而增加内应力,从而提升工件的内在质量。”刘洪强说,工艺是自己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在公司已得到广泛推广。

如今,这项“绝活”的实施者变成徒弟小徐。这是三个月以来,小徐第一次接手复杂工作。看着徒弟首次进行技术作业,刘洪强比徒弟还紧张,他一遍又一遍嘱咐,要注意安全和做好防护措施。

刘洪强说:“这些技校毕业的孩子很聪明,有发展前途。我担心他们吃不了这份苦,坚持不下来。”正因如此,他想通过这三个月的时间来了解徒弟,看他们能不能在最简单的焊接工作中坚持下来。

“光一个最简单的焊接工作,师傅就让我们干了三个月,许多人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而我喜欢这份工作,想把它做好。”小徐说。徒弟的表现让刘洪强很欣慰,“小徐和我年轻的时候很像,我想倾尽所能把手艺传授给他,也让更多的员工明白做好这份工作需要坚持和责任。”

一直以来,刘洪强积极协调并完成班组和车间的工作,并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成长为公司的骨干力量。这些人中,有一人被评为山东省首席技师,一人被评为威海市青年岗位能手,多人担任班组长。同时,刘洪强带领班组获得“先进班组”和“威海市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等称号。

自主创新

技术创造生产力

今年,是刘洪强在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制作钳工的第24个年头,正是这份责任和坚持,让他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取创新,圆满完成公司交付的难度较大的各种临时任务,设计制作电源车、除冰车、气源车罩壳工装6整套,把公司多年来罩壳纯靠手工保证质量,升级为靠工装保证质量,每年为公司节约180多万元,并优化了7T、14T平台车工艺,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多年来,刘洪强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技术、工艺和班组。他带领班组不断攻坚克难,一次又一次为公司创造了“奇迹”。

在斯伦贝谢项目中,刘洪强和他的团队需要制作一间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上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要求抗风浪、耐腐蚀,而且即使办公室外面起火,也要保证两小时内办公室里的人员无恙。制作要求按照法国标准,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反复实验,最终还要通过第三方认证。

面对这一苛刻的要求,刘洪强负责制作了2套制作组焊工装,焊缝为全熔透,全部一次性合格。第三方认证国际船级社DNV和斯伦贝谢项目组对此非常满意。刘洪强带领的班组获得了公司2012年创新班组荣誉称号,也是公司成立25年来唯一获此殊荣的班组。

平凡岗位上的兢兢业业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刘洪强从业二十六载埋头苦干,积极创新,攻坚克难,先后获得了“青年自主创新标兵”“威海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威海市十大金牌职工”“威海市技术能手”“威海市首席技师”“山东省有特殊贡献技师”等荣誉称号,并于2017获得了“威海工匠”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妈妈的泪水落在女儿生产那一刻

在产科病房里,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同为母亲,在自己女儿升级妈妈的时刻承受着心疼与喜悦的双重“考验”。看到女儿痛苦的样子,心疼到落泪;看到新生宝宝吃手的模样,欣喜到手舞足蹈,她们,便是新生儿的姥姥。...

威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