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数控铣,他为“90后工匠”代言 ——记最年轻的威海工匠邓鹏飞文/图本报记者冯琳

齐鲁晚报 2018-05-11 03:28 大字

在工匠这个行当,我们常听到老工匠抱怨“如今的年轻人不能吃苦……”可90后邓鹏飞用他的上进和努力打破了这一偏见。如今,他不仅是一名先进工匠,更是匠艺带头人,不少年龄比他大许多的匠人都愿意拜他为师。在他们看来,这位年轻师傅“了不得”。多次获得数控铣技能大赛冠军的邓鹏飞,在生活中也不忘精进技艺,运用数控铣在鲜鸡蛋上刻字,在灯泡上画画……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匠艺无小事

十年“磨”一技

邓鹏飞今年28岁,再过几个月,他入职数控行业刚满十年时间。从24岁开始,他便开始横扫国内数控大赛奖项。他热衷于参加比赛,渴望拿奖,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他享受考试、比赛,“和匠人们比赛,也和过去的自己比赛”,他说,这种竞争意识让他的数控技术日渐精进,精益求精。

除了多参加技术比武,与国内最顶尖的数控人才“交锋”,学习所有工匠能手的长处外,在生活中,他也时刻不放松精进技艺。业余时间,他对专业知识刻苦钻研,同时参加“金蓝领培训”,熟练掌握Mastercam电脑软件编程,UG软件建模,攻破不使用三维扫描在鲜鸡蛋、灯泡上刻字刻图案的技术难关,同时取得数控铣技师资格证书、数控铣高级技师资格证书。与同龄人的爱好不同,工作就是他的爱好,即便业余时间,他也是想着数控的事情。

十年前,从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机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后,邓鹏飞便来到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数控工作,直至如今。在广泰工作期间,他主要操作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床。这项工作的难点是,在各类大型焊接件的装夹和加工工艺路线的选择,他总是尽最大可能在一次装夹中完成所有需要加工的所有工序,选择更合理的压紧位置和合理的支撑点,把工件的装夹变形降到最低点,只有这样才可以把加工变形降到最低点,以满足加工零件的技术需求。

他对工作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精确度的追求,使他很快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多次参与单位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2009年,邓鹏飞参与我国第一台无杆飞机牵引车的研发,其中牵引车的主车架、主夹持平台、左右伸缩臂、左右加紧机构等多个大型焊接件需要进行镗铣加工,为我国第一台无杆牵引车的成功研发贡献了力量;2013年参与举高喷类消防车的研发,其中涉及到镗铣加工的,精确到公差为0.02mm的各个孔的加工;2015年参与公司各种产品车液压缸的研发,每支成品液压缸至少包含(活塞杆、活塞、导向套、缸体、油嘴)等步套,大到各个液压缸零部件材质的合理选择、热处理的合理选择、粗精加工的合理选择,小到每一个零件的各个累计公差的合理计算、各个加工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各个锐边倒角的大小。他成功克服加工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加工出了属于公司自己的液压缸,现已进入批量生产。

以车间为家

这位年轻技师有“老匠”灵魂

采访过程中,邓鹏飞带领一行人走进车间。他对车间的每个工作细节都非常熟悉,即便与自己数控专业无关的细节,他也十分了解,真正把车间当成家来热爱。而他扑在工作上的时间和心思,让许多敬业的老员工都赞叹不已。

在“泡车间”的过程中,他与车间的机器都生成一种默契。2015夏天,在正常加工作业过程中,他突然听到机床Y轴滚珠丝杠有非常不明显的间歇小异响。保养、维修本不是他的业务范围,但直觉告诉他机器或许出问题了。他及时与维修技术人员沟通,对机床Y轴滚珠丝杠进行查看,发现伺服电机联轴器松动,定位销脱落。多亏了他发现及时,避免了定位销脱落而损伤滚珠丝杠,间接为公司节省了几十万的经济损失。2011年一次夜间,大雪封路,路上打不到一辆出租车。因为挂念车间一项工程,他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徒步走了十公里,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公司。而这样看似疯狂的经历,在他看来已习以为常,因为在他眼中,工程比天大。

如今,他已不单单是一名工匠,更是匠艺带头人。业余时间,除了精研专业技能外,为了带好团队,他也会自学管理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邓鹏飞说,自己带的徒弟,年龄层覆盖非常广,每个年龄层的人情况都不同,他不会“一刀切”地带人,而是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为技术服务。

邓鹏飞运用数控技术在生鸡蛋上刻字。记者冯琳摄

新闻推荐

漫步沙滩听海、触摸中国近代厚重的历史 一起去刘公岛感受滨海魅力吧

天气渐暖,海鲜渐肥,亲水滨海游成为市民避暑度假的首选。而威海刘公岛景区自然风光优美,当下正处在全年最美之际。不仅如此,刘公岛还有着“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昨日,刘公岛景区济宁市场专...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