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培伟:用工业思维种田的“农二代”
殷培伟(左)介绍被誉为“灌溉神器”的自走式卷盘喷灌机。通讯员徐春光摄
□潍报全媒体记者窦浩智
通讯员徐春光
从事计算机专业,在城里已站稳了脚跟,殷培伟不曾想到,从农村走出去的自己,还会重新回到农村,成为一名“新农人”。
初冬时节,乍寒还暖。11月27日上午,记者在位于诸城市青兰高速诸城东出口对面的山东德农商贸有限公司见到殷培伟时,他正打算去10公里外的家庭农场查看小麦苗情。今年37岁的殷培伟,有公司经理、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和家庭农场场长三个头衔。“种地是我的‘主业’,另外两个头衔都是为家庭农场服务的。”殷培伟不无风趣地对记者说。
2007年,殷培伟的父亲成立了诸城市玉贤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了5.33公顷土地。2014年,殷培伟接手父亲的产业后,相继注册成立了殷培伟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山东德农商贸有限公司,以粮食种植、农机作业和无人机新技术推广为主,并用工业思维经营农业,让每寸土地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家庭农场连年获得丰收。
记者来到位于诸城市辛兴镇大相谷村的殷培伟粮食种植家庭农场,68公顷绿油油的小麦开始进入分蘖期,笔直均匀的麦垄如针织一般整齐划一。
其实,奥秘就藏在拖拉机的“智慧大脑”里。“有了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拖拉机如同长了大脑和眼睛,能自己看路、自己行走,而且走得非常直,误差小于厘米级。”殷培伟介绍说,以前进行小麦播种作业时,必须两眼紧盯着前方,不敢有丝毫放松,一天下来眼睛累得不行。现在有了导航系统,拖拉机就可以自动前行,再也不用担心麦垄不直的问题发生了。
“无人农场的实现,靠三大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殷培伟说。记者在玉贤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院看到,农机具一应俱全,大大小小足有上百台。而由一台大功率四驱无人驾驶拖拉机牵引的德国雷肯精量播种机格外惹眼,给人以震撼的感觉,它配套电脑控制终端精确控制播种量和无极调节播种深度等多项自动技术,有效规避了手动调节地轮、播量不均的问题,作业效率提高了近一倍。
“农场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耕种管收’全部采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技术播种,今年的小麦播种稍晚了几天,但出苗均匀,长势很好,明年丰收不成问题。”殷培伟弯腰拔起几棵麦苗说,小麦已开始分蘖,每株麦苗最多可分蘖7个,而邻地用传统方式播种的小麦播种量大,浪费种子不说,由于播种不均匀,容易出现“疙瘩苗”,小麦的分蘖数就会减少;而采用无人驾驶播种的小麦,播种深度和密度合理,幼苗生长空间大,分蘖数就会增加。
麦田植保全部实现无人机“飞防”。这么大的面积,要靠人工打药水费工费时。“用无人机‘飞防’,只需在电脑或手机上完成设置,它就可以自动工作。”殷培伟开心地说,“人工喷洒劳动强度大,每人一天最多打0.67公顷地,防治时效差,还容易引起作业人员药物中毒,同时作业质量差,喷出来的雾滴直径大,易产生沉降造成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而植保无人机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喷防无死角、无缝隙,防治效果更好,是传统人工喷洒的20到30倍;能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达到抗病增产、节约成本的效果,同时能节约30%的农药和60%的水。”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殷培伟注册成立了以无人机销售、培训、售后维修、配件、农药及病虫害防治为主要经营范围的山东德农商贸有限公司。依托自营的家庭农场和各类农作物疫情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经验,并通过自家农场作物实验出结果后再进行推广,这几年经他推广使用的植保无人机达4000余台。
种得好、管得好,收获后还要烘干储存好,哪一个环节落下了,都可能造成不小的损失。谈及下一步发展,殷培伟坦言:“将建设集粮食种植,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试验,粮食烘干储存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基地,把用手种田变成用脑种田,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机器换人’,带动周边群众通过科学种植实现增产增收。”
新闻推荐
□刘昌宇如果要谈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少不了要对该国的城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般来说,年代越是久远的古都,越是能彰显其古老...
诸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诸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