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诸城风正劲 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殷明 王槐德
改革开放以来,诸城市创造出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诸如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诸城经验”享誉全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诸城依托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重整行装再出发,靶向聚焦发力,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
“这里很有文化味,周末有空我就领着孩子过来玩,感受一下艺术氛围。”日前,正在诸城市南湖区蔡家沟艺术试验场游玩的市民张先生说。石头屋、土围墙、阴凉地里聊天的老人,本来是渐趋衰败的农村景象,却随着一批艺术家的到来,变得不一样了。蔡家沟村是诸城市一个自然村,隶属于南湖经济生态发展区常山社区,位于诸城南部常山脚下,这是一个仅距市中心不到10公里的小村,可通过常山大道快速到达。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诸城市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蔡家沟村“以艺术植入乡村”的方式被激活,形成蔡家沟艺术试验场。蔡家沟艺术试验场由本土艺术机构7位实践艺术家组成,倡导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艺术家农民化、农民艺术家化的理念,计划邀请众多国内外各行艺术家、各大高校驻点创作,对村庄进行深入文化挖掘,形成课题研究,计划用3年时间将蔡家沟艺术试验场打造成国内现代化农村独特标杆,建成集文创产业平台、社区服务、艺术创作、学术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村庄。
蔡家沟艺术试验场是诸城市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诸城市围绕打造乡村振兴“诸城模式”新内涵,着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育人化人、惠民利民、文明创建、资源开发、文化传承为核心,有效改善了乡村居民精神风貌,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了乡村文明新气象。
以文化人
打造“有思想”的新乡村
诸城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深入基层开展百姓宣讲,增进人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诸城市快速组建市委宣讲团,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等主题,深入镇街园区、市直部门宣讲。组织开展“中国梦?新时代?祖国颂”百姓宣讲比赛,在全市范围内推选传思想、讲民生、接地气的百姓宣讲人员。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动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学习,全市注册学员达到12.6万人。高效推进王尽美党性教育基地(尽美干部学院)建设,建成改革发展历程馆,改造提升超然台,培育“初心?起点”“担当?发展”“勤政?清廉”等现场教学点30个,打造宣传教育新阵地。
去年以来,诸城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围绕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指导督促全市各镇街社区绘制核心价值观、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文化墙,实现村村都有文化墙,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其中,南湖区绘制文化墙80多面,面积达到1300平方米。蔡家沟村艺术文化墙、小展村年画文化墙实现全覆盖,内容丰富多彩,成为央视关注的“网红村”。
诸城市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社会主流价值的旗帜作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善行义举四德榜”,督促指导农村社区抓好身边好人好事的发现和宣传工作,在群众中倡导向上向善的道德品质。近年来,617人获评诸城好人、102人获评潍坊好人、25人获评山东好人、3人获评中国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2人、潍坊市道德模范6人,榜上有名先模人物省级2人、潍坊级8人,潍坊最美系列人物8人。认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树立良好家风家教的学习榜样,全市评选表彰106户文明家庭,7户入选潍坊文明家庭。
惠民利民
打造“有品质”的新乡村
为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作用,诸城市208个农村社区普遍建有高标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农村社区书屋藏书均超过3000册,最多的达到2万册,文体活动广场一般不低于1000平方米。发挥农村社区中心村对周边村辐射作用,构建起“两公里文化服务圈”,探索“市—镇街—社区—自然村”四级网格化文化服务体系。
诸城市积极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各社区均配备专兼职文化服务人员,乡村组建大秧歌、广场舞、戏曲等文化队伍,对宣传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进行系统培训,全市发展乡村文化队伍280支。常态化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保证每年每村1场戏、每月1场公益电影,送歌舞进社区200多场次。举办“炫艺龙城”全民综艺大赛,城乡社区参与率100%,精心策划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连续举办26届春节电视文艺晚会、24届庆新春广场文艺演出、27届迎春灯谜竞猜活动、16届“龙城舜韵”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市财政每年拿出近300万元购买专业院团和民间社团的文化下乡服务,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市共有登记注册剧团18家,其中,诸城茂腔剧团目前拥有演职人员35人,自编自导创作《非常妈妈》《刘家庄的钟声》等多部大型现代茂腔戏,每年开展文化下乡演出60余次,深受城乡居民欢迎。
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品牌效应,每年举办社区文化节,采取村村选送文艺节目、分片区比赛巡演、全市综合展演等形式,活跃乡村文化。今年创新社区文化节举办形式,内容拓展为文艺展演、邻里互助、教育培训、先模人物评选表彰、文化志愿服务等五大板块,扩大社区文化节影响,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全市每年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50多场次、社区广场文化活动400场次。
文明创建
打造“有风骨”的新乡村
诸城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遍地开花”,依托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各镇街园区、社区现有基层阵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在社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步规划建设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公园、基地,形成固定的乡村文明实践场所。目前,已高标准建设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处镇街园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227处社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177次。
着眼于满足不同层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需要,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以各级志愿服务队和志愿者为主体,重点建好“专家、专业、乡村、五老、百姓宣讲”五支志愿服务队,围绕“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技能”五个方面,开展好“讲、评、帮、乐、庆”等活动,广泛开展法律政策大宣讲、“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美在我家”创建、“下基层、讲科普、送健康”等主题活动,提升乡村居民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
诸城市还积极推动乡风民俗规范治理,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公墓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规定社区、村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符合移风易俗要求办理丧事的,每起给予500元奖励,激励农村婚丧习俗改革,遏制不良风气,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
资源开发
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
诸城市强化乡村文旅产业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制定出台《诸城市关于鼓励发展休闲农庄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完善《诸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进文化与现代农业展示、观光、采摘、游乐等融合发展,让“诗”和“远方”走在一起。推荐竹山特色文旅小镇、金查理小镇、赛石园林文旅项目、浦兰文化旅游综合体等4个项目参评潍坊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其中竹山特色文旅小镇获得市级扶持资金60万元、金查理小镇获得市级扶持资金40万元。
加强乡村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常山、马耳山、竹山等南部山区的连山路、环山路、登山路近百公里,开通通往常山和马耳山的旅游专线,新装旅游标识牌,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很多乡村旅游点开通手机导航,增强通达性和便利性。
深入挖掘诸城特色文化资源,推进特色文旅项目建设,实施“文化+”战略,将文化与旅游、农业、科技、生态、金融等相融合,推进“文化+”多元融合发展模式。重点筛选出雪松恐龙探索王国、竹山生态谷等11个文旅大项目。大力推进文化与现代农业展示、观光、采摘、游乐、餐饮、民宿、购物等融合发展。涌现出一批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村镇,竹山特色文旅小镇、金查理小镇、蔡家沟艺术试验场等20多个文旅项目陆续接待游客。
文化传承
打造“有灵魂”的新乡村
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诸城市把保留传统乡村文化风貌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全过程,充分发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特色村庄,形成蔡家沟艺术试验场、龙门口旅游度假村、枳房村梁祝传说主题公园、刘家庄抗战纪念馆等特色村庄。
诸城市积极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民俗展馆,留住老物件、讲好民风民俗故事,让乡村留下记忆,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全市各个镇街园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均建起了乡村记忆馆(镇史馆、村史馆)。枳沟镇乔庄社区建设的昆阳馆集乡村记忆馆、群众活动中心于一体。舜王街道尚沟河村民袁增海收藏民俗物件1万多件,建成尚德民俗博物馆,吸引了市内外众多游客。
诸城市还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深度挖掘诸城古琴、黑陶、剪纸、竹板快书等文化资源,注重非遗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促进非遗项目传承弘扬,打造一批叫得响、带有“诸城符号”的文化主打产品,实现传统“非遗”的开发性传承。2018年与中国器乐协会联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诸城)古琴文化艺术节,今年7月21日,诸城派古琴展演团应邀参加亚洲(东京)国际文化艺术节,受到广泛好评。
①诸城派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辛兴镇辛兴社区农家书屋一角
③昌城镇为民服务中心群众文化活动
④龙都街道土墙社区居民文化活动
⑤南湖区蔡家沟艺术试验场
新闻推荐
——访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鹏□本报记者张秋德通讯员孙垂涛“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