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金鉴:“小院长”的大医胸襟

潍坊日报 2017-08-11 08:41 大字

□本报记者韩立新

王金鉴曾任诸城市程戈庄卫生院副院长,桃园卫生院、辛兴卫生院、百尺河卫生院、龙都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2015年8月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50岁。他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了34年,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对党无比忠诚、对事业一片赤诚、对群众满腔热忱,用一生的拼搏和坚守,生动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他去世后,被追授为潍坊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山东好人之星年度十大人物、“齐鲁时代楷模”、全国最美医生等荣誉。

王金鉴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多次临危受命,到条件艰苦的卫生院担任主要负责人。2003年11月,刚打完“非典”战役的王金鉴由桃园卫生院调任辛兴卫生院。那时的辛兴卫生院是名副其实的“烂摊子”,职工连工资都发不全。王金鉴接手后的头号难题是因资金不足而烂尾的门诊楼。凭自己多年口碑和人脉,他多方筹款筹料,把门诊楼建成了。硬件上去了,他又聘来专家坐诊,派本院医生出去进修,来院就诊的病人慢慢多了。辛兴卫生院在一年多的时间,跨入诸城市卫生系统先进行列。

1992年6月,王金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工作日记中写下“这一生一定不愧对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一次职工会议上说:“我是院长,也是党支部书记,你们就以党员为标准,向我看齐,向党员看齐。”有人说,王金鉴既“抠门”又“小气”,他却以自己的独特魅力感染着身边每个人。卫生院盖病房楼时,大到钢筋水泥、小到螺丝钉,他都要求货比三家,必须质量好、价格低。发现卫生院每月电费过高,他就找原因,当月就节省不少电费。

在同事的眼里,王金鉴是个“苦行僧”。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有钱没钱,吃饱穿暖就行。身上一件夹克衫一穿七八年,不破不换。每天从家里拎着的饭盒是他中午的“标配”,冷硬的馒头和咸菜,他却吃得津津有味。

王金鉴一心扑在医院的事业上,对个人生活一点不“讲究”。当时他住着一间小屋,里面就一张床,床板还高低不平。有一年冬天特别冷,王金鉴给每个科室、宿舍都添置了取暖设备,而他自己就窝在那张小床上,一床褥子、一床小被子过冬。日子过得清贫,他始终廉洁自律,他生前没有让家人沾光,去世后,还欠下了9万多元的医药费。

王金鉴舍小家顾大家,把全部精力和时间用到工作上。2007年,辛兴卫生院家属楼落成使用,王金鉴也分到了一套房子。但当时医院聘来了一位放射科专家没地方住,为留住人才,王金鉴就把这套房子让给了专家,自己又搬回了集体宿舍。王金鉴从程戈庄到桃园卫生院当院长的时候,桃园卫生院闲杂人员比较多,他的妻子迟永萍本来在药房工作,为了分流人员给卫生院减轻负担,他让迟永萍第一个下岗。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014年10月,王金鉴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工作成了他减轻病痛最好的良药。他一边工作,一边治疗,与病魔顽强斗争了9个月,即使在病榻上也时刻牵挂着工作。临终前,王金鉴说:“工作上我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这辈子值了。只是对儿女有亏欠,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他心中爱着党、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

新闻推荐

污染加重河水恶臭

6月17日,本报以《恶臭污水流进景观河》为题报道了诸城市区的扶淇河被污染的事情。时隔一个多月,7月24日,记者再次探访,河里的垃圾依然很多,周边环境脏乱不堪,河水也非常污浊呈现深绿色,恶臭加重...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