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胡同里有家“老”书店 “70后”店主5年淘两万册旧书打造精神家园

潍坊晚报 2016-10-25 17:40 大字

在熙来攘往、车辆川流不息的东关大街东侧,有一条狭长破旧的窄胡同,举目望去,尽是飘散着油烟味的小吃饭馆和一些地摊百货,但一家“永新书店”却风格迥异地藏身其中。这家150平方米的旧书店,有一屋子记载着传统文化的旧书2万册左右,还有各式各样的名人字画。一位龙城普通的爱书人,把许多爱书人的梦想变成了一家“老”书店,为自己和更多爱书之人撑起一方文化净土、读书天地。

所有读书人都有一个开书店的梦

2013年12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诸城市东关大街东侧的南关路,循着络绎不绝的人流,找到了那家叫做“永新书店”的“老”书店。刚进门,旧书籍、旧期刊、老剧本、有趣儿的小说、旧漫画、旧地图、老照片……几千册旧书籍排列在书架和走廊里,显得满满当当。老旧的平房,木质的门,传统的木质书架,整个书店充斥着浓浓的“老”味儿。

遇见一两位喜欢读书的书迷在细细地翻书,读书迷曲瑞良喃喃地说:“这些旧书年轻人哪会看,也就是上了年纪的人才爱来。”不过,这家旧书店的掌柜徐立胜却没上年纪,而是一名“70后”。对于顾客的询问,他总是操着一口纯正的诸城腔调乐呵呵地回答:“这店里东西都是旧的,除了我还算是新的。”

徐立胜用很简单的一句“所有读书人都有一个梦,那就是开书店”,概括了开书店的初衷。对于开这家“老”书店,徐立胜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喜欢读书,以前卖百货的时候,忙里偷闲也要看书。有一次他听一位书迷说,现在旧书摊市场不景气,很多传统好书都流失了,传统书籍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他心想,把旧书收集回来给喜欢读书的人看,这样既节约了资源,旧书也能得到充分利用。也正因此,2008年冬季,南关路上除了地摊小吃、各类百货外,又多了一家“老”书店。

要把旧书里的优秀文化延续下去

对于徐立胜来说,在繁华道路旁开书店是因为店门挨着人来人往的购物市场,能够让更多的人将旧书里的优秀文化记忆延续下去。“因为我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可以说正是拆掉的那些老房子看着我们一茬人长大的,如今我们正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老式东西一点点地被忘掉。”

说起自己对“老”书籍的热爱,徐立胜回想起了收集旧书时的点点滴滴。2009年,徐立胜与一名书迷聊天时,偶然得知《围炉夜话》在他五莲亲戚家里有,徐立新兴奋得差点窜个跳,当天夜里就雇车赶到五莲县,找到那位《围炉夜话》的拥有人,花高价把书籍买了回来。“花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买回来可以让更多的读者品味到旧的好书,能更好地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徐立胜说。

随着旧书籍的增多,前来看书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一次,好几位喜欢养生的老读者想要老版的《本草纲目》。徐立胜通过各方打听,得知昌城镇一户人家手里有时,他顶着寒风,连夜骑着自行车赶到那里,把书籍买了回来。为了让书迷看到喜欢的书籍,千里迢迢,不吝钱包的事情,在徐立胜的身上不胜枚举。

古城子街西侧的南关路就是南北小吃一条街,而一家旧书店安然栖身其中,多少有些不太搭调。对此,徐立胜说,他只想用商业模式,开一家有关传统文化的店,其他的都不重要。

热衷公益运营五年多堪称老字号

自2008年冬季开张以来,永新书店已经营业了五年,这个数字对于如今的普通书店行业来说是一个奇迹。在这五年期间,不少经营了多年的老书店都先后关了门,而在南关路的小胡同里能够维持五年的“老”书店,堪称为“老字号”。

除了热爱书籍外,徐立胜能把“老”书店经营的这么好,还有一个诀窍:时刻为他人着想。“我一般都是从市民家里直接购买书籍,但是价格要比收废品的高出3至5倍的价格,这样市民就愿意把旧书卖给我。”徐立胜告诉记者。

来书店的人群,从少年到老年参差不齐,他们有的手头宽裕,有的腰包里紧张,“富裕的年轻人来买书,我按照回收时的价格卖给他,遇到没有钱又喜欢看书的,我就干脆送给他。”徐立说。

前来看书的李然阔老人告诉记者,读书就是脑子的运动,就是心灵的唱歌。很多图书,一些大书店里没有,在这里全都有,而且价格便宜,真可谓物美价廉,有时候徐立胜还免费把书籍送给爱读书的人。这里的书籍都是积极向上的传统优秀书籍,对于现在只喜欢上网看电视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除了书店里摆放的几千册旧书,徐立胜总共有旧书两万册左右,这都是他五年中风里来雨里去独自淘回来的。他很清楚书店的定位:“严格意义来讲,永新书店并不属于一个优质的书店,但它有很强的公益色彩,对喜欢读书的人,对于传统书籍文化的传承都有很高的意义。”

文/图本报记者吕凯

新闻推荐

扩内需促开放惠民生

近日,诸城市商务局局长陈建民接受采访时表示,2013年以来,诸城市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六五一”的思路举措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健全推进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商务工作迈上新...

诸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诸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