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码头”通四海
既不靠海,也没有渔港,却建起了闻名遐迩的“买全球、卖全国”水产品冷链物流交易中心,诸城——
□本报记者张传亮
通讯员徐春光
在诸城市西外环与南外环交界处向西沿206国道行驶1.5公里路南,便是被誉为“旱地码头”的诸城龙海水产城,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交易中心。
“在这里,没有买不到的货,也没有卖不出去的货,单是从来水产城的厢车车牌,就知道货物的流向。”言语间水产城光伟鱼行老板张夕光顺手一指,闽A、黑A、蒙B、苏F等全国各地的大型冷藏车在各冷库口站上货。张夕光租用了4000多平方米的冷库,如今恰逢开海季,这一阵冷库全存满了,他盘算了一下,今年得有2100吨的流转量。
当了30年鱼贩子的张夕光,见证了水产城的发展。张夕光家有贩鱼的传统,以前每到冬天就到日照、江苏拉鱼到诸城卖,冬天怕鱼化了,包上棉被。夏天鱼坏得快,他就去干别的。四五月份拉蒜苔,八月份拉粽叶,也不闲着,但总觉得零零散散做不大。后来,诸城杨家庄子村建了200吨的冷库,他就租了一块存鱼。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200吨的冷库已经不够诸城周边鱼贩子使用了。在一次到库检查中,目前担任杨春集团董事长的王潍政发现了商机。“那是1997年8月25日,我到了冷库门口,看见几户鱼贩子为争一个储存库打了起来,冷库资源相当紧俏。”当时王潍政回去就召集合伙人商议,当即拍板投资建设3600吨的冷库。
为吸引鱼贩子来存鱼,杨春集团还建设了办公场所,每户过来存鱼的鱼贩子可获得办公室和交易场地,这一举措把杨家庄子村周边几个镇的鱼贩子都吸引了过来,一个水产品批发市场逐渐形成了。
从万吨到10万吨,直到跨越发展到100万吨级冷链。“水产城50%的水产品是进口鱼类,向南销售到广州、北到黑龙江、西到新疆。”王潍政告诉记者。
近日,鸿运水产批发部老板李士民频繁往南方跑,南方多地连续开海,他要选择上好的刀鱼。在水产城,李士民的货车刚停稳,货物就被东三省和天津的客户直接挑选进他们自己的库房。“过了中秋海鱼卖得更快,现在我租用着400平方米的冷库,旺季能租到700多平方米。”李士民告诉记者。
从位于西外环的老水产城搬迁到国道南新项目,冷库库房利用率达90%以上,从美国、俄罗斯、挪威、印度等国家地区进口的水产品,已有带鱼、鳕鱼、加州小鱿鱼等水产200多种,年进口约30万吨。目前,水产城已聚集近500家业户,100万吨级的水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实现交易额上百亿元,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旱地码头”。诸城既不靠海,也没有码头,却建起了全球最大的水产交易市场,实现了水产品的“买全球、卖全国”。
新闻推荐
10月11日,诸城市百尺河镇农机手鹿汝春在进行秸秆捡拾打捆作业。近年来,诸城市依托奶牛饲养基地,大力推广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技术,以前被农民废弃或者焚烧的玉米秸秆打捆后被送到养牛基地,即...
诸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诸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